革命的接待站 战斗的指挥所
甘肃
甘肃 > 旅游 > 游记 > 正文

革命的接待站 战斗的指挥所

原标题:革命的接待站

在兰州市的酒泉路上,有一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与霓虹灯装饰的高楼大厦相比,它看起来那么的不起眼;与现代时尚感命名的楼宇相比,它的名字却令人肃然起敬,它就是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我知道,它灰色调的外衣下,包裹着的是鲜红色的革命故事;我知道,它的每一间每一室,都汹涌着革命的热血。每每经过这里,发生在过去的激荡澎湃的感人故事,总是让我忍不住停下来细细端详。

还记得,初上大一的那一年,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我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辈无比的崇敬之情,与其他新生一起参观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不大的四合院内曾经住过周恩来、邓颖超、孙维世、王稼祥、任弼时等革命先辈,那些无数次在历史课本上、电视上看到过、了解过的前辈,居然离我那么近。

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8年,也是一名有9年党龄的“老”党员。10月17日下午,阳光明媚,微风徐徐,当我再一次踏进这座四合院时,依旧令我心潮澎湃。环顾四周,那历经沧桑的青砖灰瓦、整齐罗列的革命文物,立刻让我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似乎墙外车水马龙的喧嚣声瞬间戛然而止。迫不及待地想立刻身临其境,去体会这个蕴涵着深刻意义和特殊历史底蕴的“红色桥梁”,去探究历史长河涓涓流过后刻下的丝丝痕迹。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兰州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后,这个办事机构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后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由于它设在兰州,习惯上就称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抗战时期,“八办”在党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加伦、伍修全领导下,坚定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营救被俘流落的红西路军将士,接待党的过往人员,输送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战前线,转运苏联援华物资,指导中共甘肃工委开展工作,被周恩来同志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在众多的革命旧物中,谢觉哉的手稿引起我的注意。从1937年8月到1938年秋天的一年时间里,谢觉哉就在这座四合院内,用佳金、无奇、焕南、敦夫等笔名写了六十多篇宣传抗日的文章。我也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我甚知文字的魅力。那个年代的文人,文字就是他们革命的利器,也是他们挥洒爱国情的舞台。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写实的历史照片。它们虽然经历了岁月的冲刷,铁器有的已经生锈,照片也显得发黄,但透过它们,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搏击敌人的惨烈场景,看到了他们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

有一张照片,准确来说是一张笑脸,是我曾经未注意到的。她叫王定国,请不要误会,她是一名女红军,是谢觉哉的夫人。“定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猜想,王定国的父母也许希望,在女儿的这一代国家安定,才给她取这个名字的吧。而她的一生,也在为之拼搏。照片中的她看起来很年轻,笑容很温婉。可是,她的革命经历,却令我佩服,也令我感动。1934年10月,王定国曾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三过雪山草地的艰苦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啊,那个每走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道路,一个女人,一名女红军战士,她走到了最后,走向了胜利的终点,其中的坚韧和顽强,何止一句“巾帼不让须眉”说得清呢。

1936年底,王定国随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甘肃河西走廊,在永昌被马步芳部队俘虏。马步芳,从小就听家里的老人说过,马步芳的部队很是彪悍,他们对待西路军的战士毫不留情,严寒冬日,有多少的红军战士被他们用马刀砍伤,扔进冰窟内,活活冻死了。可是,顽强的王定国不怕马步芳,她还在狱中展开对敌斗争和营救红军战俘工作,曾成功掩护红军女将领张琴秋。厉经磨难和艰辛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脱险,被送到党中央设在兰州的八路军办事处,并留在办事处工作。后经彭加伦介绍,毛泽东批准,和“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结婚。王定国是迄今仍健在的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为数不多的女红军之一。

原来,我脚下的青砖也曾留下王定国的足迹,我摸过的窗沿,也曾是她战斗过的地方。何其有幸,我出生在和平年代;何其有幸,我站在革命先烈奋斗过的“战壕”;何其有幸,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我自豪,我骄傲,看着一位位先烈的革命故事,我振奋,我激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不用再肩扛炸药包炸碉堡,也不用拿自己的胸膛堵敌人的机枪眼,但是爱国之情不减,强国之心永存。革命先烈在监狱中都能够干事业,如今的我也必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个优秀的文字工作者,做一个对国家、对党有贡献的人。(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