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网甘肃频道驻网作家 张克复
林则徐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但鲜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这位“禁烟大使”查禁鸦片、抵抗英人入侵的爱国行动,深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赞许,以至于后来他遭投降派构陷被革职贬到镇海,后又被“从重发往伊犁”,沿途都受到了各地方官员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从浙江到伊犁,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被朝廷“弃瑕录用”,林则徐两次路过甘肃,迎来送往,诗书酬唱,和有识之士探讨时局,满怀豪情地以诗明志记行,留下大量诗词墨宝。
林则徐蜡像资料图
一
据《竹间十日话》记述,跟随林则徐西行的有“大车七辆,载书二十箧”及大量宣纸,装载着书籍的四辆车上分别标写着“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颂《诗》闻国政”以及“讲《易》见天心”的诗句。他在《载书出关》一诗中写道:
荷戈绝徼路迢遥,故纸差堪伴寂寥。
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
疗饥字学神仙煮,下酒胸同块垒浇。
不改啸歌出金石,毡庐风雪夜萧萧。
林则徐在诗中表示,自己虽将荷戈西行,万里戍边,住毡庐,冒风雪,但定将保持乐观奔放、吟诗咏歌的志趣,写出文情并茂、声调铿锵的诗篇;充分体现了他一生以书为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勤奋好学精神。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林则徐携妻、子抵达西安,不料大病一场。七月初六,病体初愈的林则徐在次子聪彝、三子拱枢的陪侍下登程西行,而林妻郑夫人和长子汝舟则与他们在乾县长别。
林则徐经永寿,过邠州(今彬县),涉泾水,逾长武,于十四日到泾州(今泾川县),进入甘肃省境内。又经平凉府(今平凉市崆峒区),翻六盘山、齐家大山,过隆德县、静宁州(今静宁县)、会宁县,二十五日达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
时陕甘驿道通畅,唯会宁至安定间山路崎岖,涧水弯环,是有名的“七十二道脚不干”。据《荷戈纪程》载:林则徐是日暮时分抵达安定县城的,安定知县胡荐夔备晚餐在县衙迎候。席间谈及修建前知县许公(铁堂)祠事。林则徐与为民请命的许铁堂同乡同里,对胡知县之举表示十分赞同。今存胡荐夔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许公祠竣工后所撰写的《建许铁堂先生祠碑记》中这样写道“……蔓草夕阳,幽魂奚妥?既慕其才,兼悲其遇,思建祠堂,用表希仰。适林节使少穆过境,以同里故询及墓所,余对以,意甚喜且趣,鸠工受延……”。
林则徐在安定休息一夜,第二日继续西行,经巉口,夜宿称钩驿。翌日,逾车道岭,过甘草店,到清水驿宿。二十八日过三角城,宿定远驿。二十九日过柳沟河,下东岗坡,被恭候迎恩门(东稍门)外的甘肃省文武官员迎进兰州城内,下榻行馆。
林则徐在兰州停留了八天,敬慕英雄的来访者络绎不绝。酬酢往还,题诗作书,游览观光,度过了繁忙的八天。
七月三十这天,阳光灿烂,林则徐答拜各方。陕甘总督富呢扬阿在督署设宴招待林则徐,并邀他畅游署后花园——节园(今兰州市委大院),登北城拂云楼,纵目远眺黄河北岸重峦叠嶂,俯瞰黄河波浪翻滚。下楼又进入城墙下碑洞子,欣赏壁间所嵌《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帖》《董其昌临颜鲁公赠裴将军诗帖》。这是道光四年(1824年)陕甘总督那彦成修建的。
八月初一,林则徐出西关,到汇园回访兰州道云麟,游览了这处依山面河、花木掩映、亭榭错落的园林;初二,林则徐应邀再赴富呢扬阿午宴,共同玩赏富氏珍藏的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宝云寺碑》真迹。
八月初四,甘肃布政使程德润在署北花园设宴为林则徐饯行。花园为康熙时由李渔设计建设,凿地为池,垒石成山,颇具有江南风格。又刚经程德润修葺一新,改为若己有园(今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址),园中稻畦蔬圃,古木蓊郁,碧波粼粼,亭榭倒映,幽雅旖旎。觥筹交错中,程德润赋诗送别林则徐,林则徐即席次韵奉和七律《程玉樵方伯德润钱余于兰州藩廨之若己有园次韵奉谢》二首。
短辕西去笑羁臣,将出阳关有故人。
坐我名园觞咏乐,倾来佳酿色香陈。
开轩观稼知丰岁,激水浇花绚古春。
不向官私皆获惜,平泉一记义标新。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
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
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其一写若己有园的美景及宴饮场面;其二表达了未能阻止英夷侵犯的抱憾心情和对列强蚕食中华疆土的担忧,揭示外国侵略者的图谋,提醒警惕外国侵略者得寸进尺的狼子野心。
在兰州,林则徐还给好友姚春木、王冬寿写信,详述办理禁烟的原委和对投降派的愤慨,并根据斗争实践经验,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提出“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御敌八字方针。还在信中赋诗道:
太息恬嬉久,艰危兆履霜。
岳韩空报宋,李郭或兴唐。
果有元戎略,休为谪宦伤。
手无一寸刃,谁拾路旁枪。
诗中表达了林则徐对朝廷文恬武嬉局面的忧虑,提出了国防艰危,要及早警惕的建议;借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遭投降派打击之事,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并以中兴唐室的李光弼、郭子仪自许,渴望扫除侵略者,振兴国家雄威。
林则徐在兰州日日夜夜手不停毫,为闻名而来的求书者书写对联、匾额、扇面,如初六“早晨,书联、扇”,“夜,复补书各处纸幅,终夕未寝”。兰州民间至今多藏有其书法作品,视若珍宝。他还为雄踞金城关上的金山寺题写了“绥靖边陲”匾额,亦寄托了祈望国家边防安宁的心愿,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在兰州,林则徐遇到了早来甘肃七年的朋友、安定县主簿陈德培(字子茂)。他乡见故人分外亲切,陈主簿一直陪着林则徐到了凉州。一路上两人畅谈痛饮,怀旧述情,颇为欢洽。
八月初七,兰州官员送林则徐一行出桥门,过黄河浮桥西去。
林则徐手迹资料图
二
八月初八,林则徐离开沙井驿,进入“地气阴寒”的平番(今永登)县,向地广人稀的河西走廊进发,宿苦水驿;初九,经红城驿、金寺堡,宿南大通;初十,经平番县城、中铺,宿武胜驿;十一日,经岔口驿、打柴沟、宿镇羌驿;十二日,经乌鞘岭、黑松驿,到古浪县城。古浪县令陈世镕在离城三十里外的地方迎候。
陈世镕是安徽怀宁人,工诗文,对林则徐仰慕已久。他陪同林则徐在古浪县城休息了一天。陈世镕专门写了诗作《题林少穆制军关陇访碑图》《题林少穆制军边城伴月图》。
十三日,离开古浪,经双塔堡,宿靖边驿;十四日,经大河驿,宿凉州(今武威市凉州区)城东北满城。
十五至二十一日,林则徐住在甘凉道署中。适逢同乡郭远堂(柏荫)任甘凉道尹,受到热烈欢迎。他在凉州休整了七天,换雇高轮大车,拿到了专门为其制做的牛筋床,为进入沙漠戈壁做了准备。同时和凉州的地方名流“酬唱应和,挥毫留赠”,写下了不少手迹。今武威市博物馆藏有其两件墨宝。一为手抄的《临孙过庭草字书谱》,一为行书中堂:“万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纯固独着,旷然无忧患,泊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还为凉州陕西会馆书写了“浩气凌霄”匾额,笔力遒劲,无不表现着一个爱国志士的高尚情操和浩然正气。
二十二日,林则徐继续西行。陪同他走了近一月的好友陈德培送至四十里铺东返,双方依依告别,互有赠答。林则徐写了《子茂簿君自兰泉送余到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
弃璞何须惜卞和,门庭转喜雀堪罗。
频搔白发惭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
忆昔逢君怜宦薄.而今依旧患才多。
鸾凰枳棘无栖处.七载蹉跎奈尔何。
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
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银汉冰轮挂碧虚,清光共挹广寒居。
玉门杨柳听羌笛,金碗葡萄漾曲车。
临贺杨凭休累客,惠州昙秀许传书。
羁怀却比秋云淡,天外无心任卷舒。
也觉霜华鬓影侵,知君关陇历岖嵚。
纵然鸡肋空馀味,莫使龙泉减壮心。
晚嫁不愁倾国老,卑栖聊当入山深。
仇香岂是鹰鹯性,奋翼天衢有赏音。
诗中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谪戍途中,和抗英前线远隔万里,却依然在梦中能听到杀敌的战鼓声,其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当晚宿丰乐堡。
二十三日,经沙河堡、九坝,至永昌县境,县令涂文光迎自头坝,更余,方至县城行馆宿。当夜林则徐写了家书,托人带回西安寓所。二十四日,林则徐经过水磨关、红庙墩、三条沟、空心墩、王信堡,宿水泉驿。当晚他接到甘凉道尹郭柏荫转送到的二封家书和陕甘总督富呢扬阿等人的信件,得知清廷与英夷议和,极为忧愤。
二十五日,西风烈烈,雨雪交加,寒冷异常,道路崎岖,一望旷然,无可避处。林则徐坐肩舆西行,至定羌庙熏衣进食,又经帅圃墩,至峡口驿,夜宿车上。林则徐作《途中大雪》诗,记述路途之艰辛:
积素迷天路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
埋余马耳尖仍在,洒到乌头白恐难。
二十六日,经新河驿到达山丹县城;二十七日经东乐,过黑河,夜宿仁寿驿;二十八日,抵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城,甘州知府李羲堂为其接风;二十九日再涉黑河,夜宿沙井;九月一日经沙河、九眼泉、古寨堡,到抚彝厅(今临泽县城);二日经龙王宫入高台县境,经宣化堡,宿黑泉驿;三日,经花墙子堡、深沟驿,宿盐池驿;四日经双井堡、黄泥堡,入肃州界,夜宿临水堡。
在甘州途中,林则徐触景生情,又作了《竹枝词》一首,描写河西风物:
竹枝词
不解芸锄不粪田,一经撒种便由天。
幸多旷土凭人择,歇两年来种一年。
林则徐塑像资料图
三
九月五日,林则徐到达肃州(今酒泉市肃州区)城,停留三天,主要办了两件事:一是为了便于在道路艰险的沙碛行走,重新租赁了牛车,雇佣了车夫,将原有的七辆车统统换成了当地的大轱辘车;二是依例“为镇、道、州牧书楹帖”。在肃州,他意外遇到嘉庆十六年(1811年)与自己同榜进士、时任肃州直隶州镇台的老友云洲,十分高兴,随即书楹联以赠,联曰:
桐阴睡鹤观调息;
雪夜图蕉得画禅。
上联右上方题“云洲四兄大人同年清鉴”,下联署款“少穆弟林则徐”,钤朱文篆书“林则徐” “少穆”二印。这副珍贵的墨宝现存于嘉峪关市长城博物馆。
九月初七,林则徐一行由肃州出发,经安远寨墩、大沙河墩,到嘉峪关,夜宿东罗城内的驿舍。夜晚,“司关官吏来问所带仆从及车夫姓名,告以人数”。翌日早晨,在西瓮城“关内号房,登记出入人数”后,林则徐始“策马出嘉峪关”。他立马嘉峪关下,放眼河山,思接千古,感慨万千,自然而然联想到东南的战局,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四首),热情歌颂了以嘉峪关为代表的西北关塞的壮丽风光,并由景及人,以张骞、霍去病、班超、汉武帝刘彻等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借古抒怀。表达了企盼早日被召还,在抗英前线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抒发了不计个人荣辱、处处以国事为重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首联总写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和自己停驻的缘由。“严”字道出了关的紧密肃穆,凛然不可侵犯;颔联突出雄关之高;颈联极写雄关之险;尾联以崤山、函谷关作对比,进一步映衬出嘉峪关的雄伟壮观。林则徐巧妙地融远处的树、近处的云、陡峭的山、浩渺的沙碛于一体,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壮阔斑斓、险峻雄奇的嘉峪关的壮丽画卷。
东西尉候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首联概述嘉峪关自古就是中外交通的交通孔道,歌颂了博望侯张骞开拓的历史功绩;颔联写雄关控近驶远的作用;颈联极写眼前所见,长城古堡、大漠寒月、雕鹰高翔、风吼马嘶,描绘了一幅辽阔苍茫、独具特色的风景画;尾联通过与卢龙、山海关比较,以东南关城作衬托,进一步赞颂了嘉峪关的雄奇险固,再次展现出嘉峪雄关风格独特的壮丽画卷。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
弃繻人去谁能识,投笔功成老亦还。
夺得胭脂颜色淡,唱残杨柳鬓毛斑。
我来别有征途感,不为衰龄盼赐环。
两诗巧用典故,重在赋“感”,一诗中连用“鸿沟分汉” “贰负陈尸” “匈奴断臂”等数个典故,融历史题材于全诗,深刻地表达了自己难以直言的隐旨:在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东南沿海的严峻形势下,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坚决抗击外敌的侵犯,反对奴颜婢膝、卖国求和、丧权辱国的行径。他身在边关,心系东南,遥望中原,潸然泪下;虽知自己年老体衰,仍企盼被早日召还,去东南前线为国建功。
当日,经双井入玉门县地,至惠回堡;九日经火烧沟、赤金湖、甘店子,住赤金峡;十日经高见滩、三十里井、大东渠,夜宿玉门县行馆。在玉门县境,林则徐赋诗一首,道尽晚清时边地的凋敝:
脂山无片脂,玉门不生玉。
荒戍几人家,如棋剩残局。
在玉门,林则徐收到了已先到伊犁效力的抗英英雄邓廷桢的来信,林阅读后赋《将出玉关得嶰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赋此却寄》诗二首:
与公踪迹靳从骖,绝塞仍期促膝谈。
他日韩非惭共传,即今弥勒笑同龛。
扬沙瀚海行犹滞,啮雪穹庐味早谙。
知是旷怀能作达,只愁烽火照江南。
公比鲰生长十年,鬓鬓犹喜未皤然。
细书想见眸双炯,故纸难抛手一编。
僦屋先教烦次道,携儿也许学斜川。
中原果得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
诗中表达了在禁烟抗英斗争中与邓公建立的患难与共的深厚友谊和深切怀念之情;如今虽谪戍边地,却仍心在江南,为国家安危担忧;表现出只要消除外患、国家安定,即便老死边防也无怨无悔的高度爱国思想和磊落胸怀。
九月十一日,离开玉门继续西行,经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入安西州(今瓜州县)地;十二日经七道沟、八道沟,宿布隆吉;十三日经双塔堡、沙枣园,宿小湾;十四日经干沟、林家房,抵安西州城,受到知州黄文炳的热情接待。黄文炳把自己制做的飞炮、火箭拿给林则徐,林则徐看后非常高兴,勉励他积极进取,准备报效国家。
十五日,出安西城西行,过疏勒河,经石窑子,抵白墩子,夜宿车上;十六日经独山子,抵红柳园,宿车上;十七日昼夜兼程,经小泉、大泉,宿马莲井;十八日经红柳河,抵达星星峡,进入今新疆境内。
茫茫戈壁,漫漫古道,林则徐一路备受艰辛,有时只能露宿野外。途中他又写了《塞外杂咏》八首,记述了行程的艰难和感受,也心忧国事日艰,进一步抒发了不计荣辱、心怀天下的赤子情怀。
塞外杂吟
稗海环成大九州,平生欲策六嶅游。
短衣携得西凉笛,吹彻龙沙万里秋。
雄关楼堞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
风雨满城人出塞,黄花真笑逐臣来。
路出邮亭驿铎鸣,健儿三五道边迎。
谁知不是高轩过,阮籍如今亦步兵。
携将两个阿孩儿,走马传林似衮师。
不及青莲夜郎去,拙妻龙剑许相随。
砂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
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古戍空屯不见人,停车但与牛马亲。
早旁一饭甘藜藿,半咽西风滚滚尘。
经丈圆轮引轴长,车如高屋太昂藏。
晚晴风定搴帷坐,似倚楼头看夕阳。
林则徐手写楹联资料图
四
离开甘肃后,又经过两个多月的颠簸,林则徐于十一月初九到达充边地伊犁。
在伊犁戍边期间,林则徐兴修水利、开荒垦田、兴办教育,为开发西部、巩固边陲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伊犁将军布彦泰的尊重和称赞,也再次引起朝廷的关注。布彦泰奏请朝廷,因林则徐开垦有功,请求道光皇帝“弃瑕录用”。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二十八日,道光帝终于同意召林则徐回京师,以四品京堂候补。十一月初,林则徐由哈密东返。这时,布彦泰被任为陕甘总督。林则徐于途中接到旨意,在布彦泰未到任前,先行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林则徐再次抵达兰州。三月二十日授陕西巡抚,协助陕甘总督布彦泰镇压黑错寺藏族起义。同时派员到甘肃各府县调查贩卖、吸食鸦片的情况,要求陕甘各级地方官员严禁鸦片。
四月二十五日,林则徐游览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在华陀庙里流连忘返,行年62岁的林则徐倍受流放生活煎熬,以至“鼻衄、脾泄、疝气诸症迭起丛生”。他触景生情,手书一联,对华佗的神奇医术大加赞赏,流露出一种药到病除的渴望:
灵素阐真诠,断胃湔肠徵异术;
岐黄宣妙蕴,解头理脑媲神功。
在斗母宫,他也题了一副楹联:
普物无心,万方共戴慈云遍;
资生有道,百族同依爰日长。
又为缮性园题了一联:
跳荡中原,万派激湍流剑外;
萧疏斜日,四山苍翠落尊前。
还为山字石火神庙题匾“佑康钖福”,祈愿地方土民安康幸福。
在兰州,林则徐还与故交朱克敏再次相逢。早在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署理陕西布政使时,在试院遇见赴西安乡试的兰州书画家朱克敏,“一见如旧识”,称赞其“文艺颇佳,兼工楷隶,余甚喜之”。朱克敏深厚的学养、出众的诗文书画,给林则徐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18年后,林则徐重逢朱克敏,见其学业大进,书法“神采奕奕,笔法与年俱进”,“朱体隶书”独具个性,遂更喜之。林则徐专门为朱克敏书写了宅联:
云山供养门庭敞;
文史风流地位清。
林则徐的赏识和推崇,使一介布衣的朱克敏在秦陇大地声名大震,其书法“陕甘上下垂青”。林则徐离兰前夕,适逢乡试之期,他看到朱克敏近二十年科举无进,仍为一介寒儒,遂鼓励他参加丙午乡试,朱克敏以奉养老母为辞。林则徐劝他请命于其母,得允其赴乡试。是年六月二十四日,朱克敏送林则徐起程赴陕西,是夜朱母忽卒于家中。翘首等候于长安的林则徐,定期不见朱克敏到陕,心急如焚,后得知朱母去世之事,慨叹曰:“奇哉,奇哉!时轩之功名坎坷有如是哉!”林则徐知道朱克敏在家“克尽孝道,七载居家,承欢朝夕,夜半亲陪左右不离,若一时为仕途而奔科考,岂不忠孝两误,至为嗟惋乎”!
是年秋十月,朱克敏至西安,林则徐方知朱母先逝,其母维持家计“艰苦备尝,子子孙孙,慈爱甚笃,数十年人多不知其为继母也”。愈感其孝母之心,应朱之请,为其母撰《朱母颜孺人寿序》。此序运笔精妙,感情浓烈,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如写颜孺人慈善,不用自家言语,却用朱克敏的诉说来表白,既亲切又真实;通过林、朱二人的不断对答,将颜孺人的深情风貌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朱母颜孺人寿序》十二条屏,由前甘肃布政使陈徳润书写,约一千二百字,是一篇具有史料价值的传世文物,也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留给甘肃的又一珍贵精神财富,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谪戍期间两过甘肃,为甘肃政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为甘肃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诗歌、楹联至今为人们所歌咏,书法作品更为人们所宝重,是深受甘肃人民深深地敬仰的先贤。
参考资料:
①林则徐:《荷戈纪程》
②《林则徐集·日记》
③林则徐:《云左山房诗抄》
④《林则徐集·奏稿》
⑤张克复:《甘肃史话》
⑥薛长年:《嘉峪关史话》
⑦邓明:《兰州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