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甘肃的旅行社、饭店…… 这份防控手册请收好!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摸排统计员工信息。加大本单位员工信息排查力度,排查近期外出员工及其子女及家属的去向和密切接触人员的信息,逐一登记、建立台账,全面掌握员工信息。对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员工及其密切接触者,严格落实不少于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对目前仍在疫情较重地区尚未返回的员工,应告知其暂不返回。

甘肃省文化旅游行业新冠肺炎

防控手册

导 语

根据甘肃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为全面加强全省文化旅游行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措施,切断人员密集场所交叉感染源,指导文化旅游单位、从业人员和广大公众、旅游者做好个人防护,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手册。

目 录

一、旅行社类企业疫情防控措施

(一)旅游产品准备

(二)报名参团

(三)行前防控准备

(四)导游人员履行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一岗双责

(五)旅游结束后疫情防控

二、星级饭店疫情防控措施

(一)成立疫情防范处置小组

(二)疫情防范处置小组工作流程

(三)应急处置小组注意事项

(四)日常运营中的防范措施

(五)酒店内部环境卫生管理

(六)布草管理

(七)厨房及食品卫生管理

(八)通风管理

(九)供应商管理

(十)配送货管理

(十一)市场营销管理

三、文化单位、娱乐场所疫情防控措施

(一)落实疫情防控责任

(二)摸排统计员工信息

(三)加强员工日常管理

(四)坚持人员体温监测

(五)落实清洁消毒制度

(六)营业场所秩序管理

(七)配备防控物资用品

(八)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九)做好疫情应急处置

(十)落实各项纪律要求

一、旅行社类企业

旅游活动的流动性、异地性特征,使其感染疫情的风险极高。旅行社企业复工复产后,要切实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全面加强旅游团队涉及的各环节、各场所防控措施,确保游客健康安全。

(一)旅游产品准备

1.恢复经营初期,旅行社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不组织前往疫情严重地区的旅游线路和疫情严重的场所。

2.不安排游客观看旅游演艺,不前往人员密集的旅游小镇(商业街)、购物场所等。

3.不安排游客集体用餐。

4.选择的住宿酒店、车辆、客轮等,要确保无疫情问题。

5.旅游产品要安全、合理、顺畅。

(二)报名参团

1.旅行社为游客提供网上报名参团服务,网签旅游合同,网银支付团费,尽可能不见面办理参团旅游。

2.旅行社营业网点、经营场所每日不少于3次消毒,服务人员在工作场所全程配戴口罩,在经营场所门口设置体温监测点,为游客来现场咨询、报名参团和其他来访人员监测体温、登记信息。

(三)行前防控准备

旅行社采取视屏方式,召开旅游团全体游客行前说明会,要求游客准备口罩、消毒湿巾、纸巾等防护装备,在机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等场所,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自觉接受体温监测、信息登记、防疫安全教育等。

(四)导游人员履行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一岗双责

1.全程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带团导游全程向游客宣传疫情防控常识,要求游客在行程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在乘电梯、交通工具和室内游览活动时,严格遵守防疫安全规定。

2.全程加强提示和监督。带团导游在乘坐交通工具、景区游览、旅游购物、入住酒店、餐饮等各个环节,不断提示游客不到人员密集区域、配戴口罩、不聚集聊天、不食用野生动物、不聚集用餐等。发现不遵守防疫规定的,要及时提示、纠正,严重不遵守规定的,及时报警处理。

3.全程组织游客接受疫情监测。带团导游在旅游行程中,凡遇疫情监测点,要组织旅游团队全体游客自觉接受体温监测,发现有体热等症状的,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登记、观察等。

(五)旅游结束后疫情防控

1.旅游行程结束后,组团旅行社要协调社区医疗机构,为返回的全体游客进行体温监测、身体情况检查,发现疫情问题,及时配合社区等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疫措施。

2.旅游团队结束行程14天期间,组团旅行社要持续关注游客和带团导游的身体状况,应不少于2次以上电话联系询问身体情况,发现疫情问题,及时报告当地文旅、卫健、疾控等部门,确保疫情安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星级饭店

星级饭店客源分布广泛,聚集性场所、室内场所较多,疫情感染风险高,必须压实全员岗位责任制,把防控措施落实各环节、各场所、各服务细节,全面杜绝疫情隐患。

(一)成立疫情防范处置小组

为高效管理疫情防范工作,应成立疫情应急防范处置小组,成员包含酒店业主代表或资产持有人、酒店各部门负责人,以确保疫情防范处置覆盖到各个业务部门。应准备好酒店周边相关医疗机构的信息及地址,并明确告知有关负责人。

(二)疫情防范处置小组的工作流程

除上述工作流程外,应急处置小组还需要对如下文件进行记录:《疫情通报记录》《住客沟通记录》《门店员工体温测量记录》《消毒、通风记录》《消毒药品/物资清单》《疾控中心交流记录》《营业调整方案》《施工维保供应商人员登记表》等。

(三)应急处置小组注意事项

1.总负责人职责

①掌握酒店员工的健康状况,对身体状况异常的员工及时送医。

②向酒店员工明确告知防控疫情、潜伏期感染途径及消毒的正确知识。

③掌握酒店员工的紧急联络方式,便于迅速联系沟通。

2.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职责

①督促员工做好日常健康管理,注意勤洗手,随身物品、工作服定时清洁、消毒。

②部门员工如有咳嗽、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疗机构咨询,根据医生诊断采取相应措施。

3.需配备的消毒物资

消毒水、消毒液、马桶消毒片、喷壶、医用外科口置、医用酒精棉、体温测量仪、医用橡胶手套、保鲜膜(塑料薄膜)、空调系统专用消毒片等。

(四)日常运营中的防范措施

员工管理:酒店员工(包括外聘/外包清洁、保安员)应按要求在指定出入口进入酒店,自觉接受相关检查,包括员工证检查、体温监测等。同时,员工遵守如下要求:

1.保持手部卫生。常用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和使用酒精洗手液。手有明显脏污时应洗手,当手没有明显污物时,使用酒精洗手液消毒。在接触嘴巴、鼻子和眼睛之前,在处理、准备或提供食物之前,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后,使用马桶后,接触公共设施或设备后,应立即洗手。

2.注意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酒店员工咳嗽或打喷嚏时,应遵守以下要求: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使用纸巾盛放呼吸道分泌物,并立即放入有盖的容器中;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进行手卫生;有呼吸系统症状的员工时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五)酒店内部环境卫生管理

(六) 布草管理

使用过的布草应尽可能少地进行处理,并尽量减少混放,以防止处理人员或环境受到可能的污染。干净的布草应存放在封闭的柜子中,并与使用过的布草分开处理、加工和运输,布草应定期更换,且客人退房时必须更换。

(七) 厨房及食品卫生管理

1.预防措施。保持房屋和厨房用具的清洁,妥善处理垃圾。

2.食品操作人员始终保持身体各部位、衣服、手和指甲的清洁。处理食物时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特别是处理即食食物时。在未受保护的食物或食物接触面上,避免吸烟、吐痰、咀嚼、进食、打喷嚏或咳嗽,徒手接触即食物。

3.患有或疑似患有疫情的食品处理人员应立即向管理层报告病情、寻求治疗,并立即停止从事任何可能使其接触食物、食物接触面、食物用具和设备的工作。

4.进食或处理食物之前、上厕所之后,用洗手液正确洗手。

5.饮用水应煮沸。

6.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如生食或半熟食品。

7.准备食物时,戴上干净的可洗围裙和帽子。

8.将易腐食品存放在冰箱中并盖好盖子。生熟食分开处理和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定期清洁和解冻冰箱。

9.做完的食物建议一次性吃完。如有必要,将煮熟的剩菜冷藏,并尽快食用。食用前彻底加热。丢弃任何变质的食物。

10.食品应从经批准且信誉良好的来源供应,并在收到后立即确定并转移到适当的储存区域,以便发生召回或食品事件时追踪产品。

11.食品储存应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以尽量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并防止食品在预期的保质期内变得不安全或不适宜。

12.确保食品在冷却、储存、展示和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冰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4℃或4℃C以下,冷冻柜应保持在-18℃或以下。

13.冷冻食品应适当彻底解冻,以尽量减少食物中毒细菌和毒素产生的增长。

14.食品在储存、制备、展示、服务和运输过程中也应得到适当保护,以防止设备、用具和人员的污染。

(八) 通风管理

(九)  供应商管理

1.各类设施设备服务、维保供应商人员登记管理,做好该类人员是否途经、来自疫区的记录。

2.空调、新风系统、电梯等关系全设施空气流动和清洁的设备,若需维护保养,必须经应急处置小组同意。

(十) 配送货管理

1.配送货应在指定时间送达,按照要求于指定地点卸货并通过营运部指定的动线进行运送。

2.货品应具备一切符合要求的资质文件,如进货渠道、生产时间、保存要求等。

3.门店内的货品储存应符合一切消防及卫生管理规范,并做好日常检查,每日应对货品存储进行日常巡检。

(十一) 市场营销管理

1.利用酒店自身的线上媒体平台,对酒店员工、住客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必要的疫情通报。

2.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在疫情期间,做好有关媒体联络,必要时做好危机公关。

三、文化单位、娱乐场所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演出演艺场所、影剧院、网吧、KTV 等文化单位和娱乐场所,要立足自身实际,采取各项针对性措施,强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各类文化单位和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者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协调机制,制定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压紧压实责任,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辖区公共服务保障工作。

(二)摸排统计员工信息。加大本单位员工信息排查力度,排查近期外出员工及其子女及家属的去向和密切接触人员的信息,逐一登记、建立台账,全面掌握员工信息。对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员工及其密切接触者,严格落实不少于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对目前仍在疫情较重地区尚未返回的员工,应告知其暂不返回。

(三)加强员工日常管理。加强员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确保每名员工掌握疫情防控期间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员工上班前必须监测体温,工作期间抽测体温,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者,一律不得上班,并按应急预案处置。员工上班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加强用餐管理,采用配餐制,错时分散就餐。督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员工必须佩戴防护口罩,通勤车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四)坚持人员体温监测。在出入口设置疫情防控提醒设施,配置体温监测设备,安排工作人员对进入营业场所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有条件的服务场所可在入口处设置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若发现有发热、咳嗽症状,一律禁止进入,并做好现场登记,及时向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进入营业场所办事人员应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对未戴口罩的及时劝阻进入。如强行闯入的,及时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五)落实清洁消毒制度。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加强通风换气,每日安排专门人员对出入口、营业大厅、柜台、桌椅、自助设施、卫生间、楼道等公共部位及公共接触物品进行2次以上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加大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门把手等经常接触部位的消毒频次。设置贴有明显标识的废弃口罩垃圾桶,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清运垃圾。

(六)营业场所秩序管理。加强对营业场所的合理规划和布局,疏导人流,避免密集排队。引导人员错峰乘坐电梯,避免人员过于集中。加强日常巡查,督促员工、提醒客人做好自身防护。

(七)配备防控物资用品。配备一定量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防疫用品,并有连续供应的保障计划。有条件的文化单位和经营企业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做好临时隔离措施各项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八)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营业场所LED 屏幕滚动播放标语、张贴和摆放宣传画以及相关视频等方式,及时向公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防范措施,发布疫情风险预警信息,提高员工、服务对象注意自我防范意识。及时引导员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利用微信、短信等转发非官方信息,做好身边辟谣工作。

(九)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发现员工体温异常的,立即报告属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并按防疫方案妥善处置。员工工作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症状的,迅速将疑似患者转移至临时隔离室,及时联系当地疾控部门请求指导处理。员工确诊为患者的,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迅速隔离密切接触者,按照当地疾控部门要求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十)落实各项纪律要求。按照各自职责范围,严明防控纪律,确保人员到位、排查到位,疫情防控措施执行有力,对落实疫情防控不严、措施不力,造成人员漏检、漏防,监测措施不到位、防控工作不到位,造成疫情传播扩散后果的,按规定追责问责。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2月

(金昌文旅)

[责任编辑:杨文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