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线抗疫14天 我们一个都没有少


来源:中国甘肃网

护士孟纹是新冠肺炎省级定点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梯队队员,在连续在一线进行14天封闭式工作后,轮值进入隔离区,开始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

原标题:【甘肃全民战“疫”】“白衣天使”一线抗疫14天:很庆幸,我们一个都没少(图)

护士孟纹是新冠肺炎省级定点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梯队队员,在连续在一线进行14天封闭式工作后,轮值进入隔离区,开始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

孟纹朋友圈图文

“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必须冲锋在前。”疫情发生后,这个身为传染科护士的年轻女孩主动请缨、递交请战书,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孟纹坦言:“以前从来没有觉得,面对面说‘你好’这个词这么让人向往或珍贵。在疫情来临之前,我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准备年货,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那样的清晰,街上人群涌动,商场大门敞开,欢迎着各路游客,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心情也是那样的舒畅。可仿佛就在那么一瞬间,全城都陷入了寂静,每个人脸上出现了口罩,每个人的眼神中透漏着恐慌。”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大家把亲情问候隔离在门外,感觉很多事情都暂停了下来。

疫情就是命令,护士长的电话简单明了:“孟纹,明天收拾好东西,把家里安顿好,带点洗漱用品跟换洗的衣物,来发热门诊上班。” 待命在家的孟纹内心虽有不舍,但却立即开始了上岗前的准备。

大年初一,她亲了亲还在梦乡的孩子,把家里交代给老公,提着行李就奔赴医院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疫情工作,一到门诊,听着护长一步步讲解流程,一句句交代注意事项,其实我还不太在状态。” 孟纹告诉记者,虽然之前也看了很多有关此次疫情的报道,但真正站在了一线,最初还是有点害怕的,但随之又加入了更多实战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护,大家彼此间的关心和照拂,那心中的一丝丝不安也被温馨所融化了。

孟纹和支部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据采访了解,兰大一院抗击新冠肺炎发热门诊党支部于1月28日成立,孟纹也和发热门诊的其他党员干部一起,站在党旗下再次宣誓:“从来没有觉得如此的荣耀,全身的血液都是沸腾的。那一刻起,我为我作为一线人员感到骄傲,因为,我能够,我也可以担当起这个重任。”

“虽然是普通大众眼里短暂的14天,可是,作为我们一线,真的是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在这打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发热门诊的14天,孟纹认真做好预检分诊、留观疑似病例等工作,虽苦虽累,但却没有听到任何一人有过怨言,这便是身穿一身白衣的职责与意义。

防护服不透气,孟纹的护目镜中闷出水雾

孟纹和发热门诊同事

在坚守一线的14天里,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新困难,可这并不能将他们打倒,每位医护工作者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知道,在这样大家人人自危的大环境下,很多患者的言行举止都是可以被理解,也值得被理解的。其实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可以早点回家陪伴自己已经年迈的父母,去拥抱自己的孩子和爱人。”

当第一梯队完成任务进入隔离期,孟纹才放下了一点压力,缓解疲惫。兰大一院院领导和医护同事们欢送他们上车驰往隔离点的情形让她难忘:“院领导亲自送我们,说了很多感谢的言语,其实,我们更应该谢谢医院和领导,为我们解决了好多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勇敢的站在一线奋战……”

总结14天的战疫一线经历,孟纹表示思绪万千,都不知用怎样的话来表达心情,但她相信,疫情是一时的,我们终将打赢这场战“疫”,待到那时取下口罩,面对面笑着说一声“你好!”

“白衣”不在,健康何在?他们用行动告诉社会,他们做到了,并且一个人都没少。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

       十四个昼夜,他们经历了什么?

       ——兰大一院第一梯队医护人员战疫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

“愿我们共渡难关,愿我们都能梦想成真……”2月6日,一封署名“兰大一院第一梯队35名医护人员”的邮件悄悄发送至医院邮箱里。信中感谢了医院所有的“幕后”英雄,为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加油。

1月23日,兰大一院35名医护人员奔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经历了14天艰苦战斗后,2月5日,他们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救治工作,暂时退出“战斗”,隔离休整。

14个昼夜,他们经历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的故事便是许许多多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战斗的缩影。

急、急、急,十万火急!

“急诊全部搬家,改造发热门诊。”1月21日,医务处副处长、呼吸科专家雷泽林接到指令;

“准备进入隔离病房。”同一天,感染科副主任李俊峰接到通知;

“布局整理发热门诊,细化流程。”56岁的传染科一病区护士长吴秀英迅速就位;

……

胡建民、濮家源、龚霞、胡莎莎、薛海霞……第一批35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

1月21日,当兰大一院被确定为省级定点医院后,全院进入紧急状态。所有人都知道,战斗打响了!

1月22日早上7时许,雷泽林来到急诊科,想看看改造工作进展如何。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边发热门诊还在紧张改造,那边已经有两位患者留观了。

发热门诊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雷泽林决定赶紧先看病人。早上10时,正忙着看病人的雷泽林接到让他负责发热门诊的通知,尽快协调成立病区、使病区达到传染病区的标准。当医生看病,没问题;当负责人总协调,心里忐忑。带着这样的心情,雷泽林“披挂上阵”。

1月23日,武汉“封城”,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患者蜂拥而至。

“病人太多了,每天100多位,直接从武汉来的就将近一半,还有的是和武汉人员有接触的人员。”

“头几天压力真的非常大。”对于参加过17年前那场抗击非典战斗的雷泽林来说,更多的压力是要在最初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确保“不漏诊”。留观病房数量有限,咽拭子试纸量有限,只有高度疑似的才能做,为防止交叉感染普通CT也不能用,只能靠胸片……所有种种只能让雷泽林和同事们谨慎更谨慎。

没有线,重新拉;病房不符合要求,改了再改……一天24小时,随时改,随时装。全院上下,都在和时间赛跑。

“我觉得我爱人情况不太对”。1月23日,雷泽林正在楼道里听检查组的意见时,一位患者家属找到他说出自己的担忧。这是来自武汉的一对夫妻,回永登探亲。当天在兰大一院就诊,拍了胸片后不太好,医生又开了CT检查。

当看到发送到自己手机上的检查结果时,同是医生的患者家属有种不好的预感。

“天啊,这就是典型的新冠肺炎表现。”雷泽林急忙打开电脑,看到片子的那一刻就确定了这是高度疑似病例。随后,立即将患者送往隔离病房进行留观、等待确诊。后来,经过咽拭子核酸检测,患者最终确诊。

“第一例高度疑似病例的筛出,对我们后面的诊断非常有借鉴意义,也再次提醒我们早期或者轻症患者通过胸片诊断是不可靠的。”雷泽林说。

专用CT通道、CT室建成,隔离病房到位、防护级别提高、医护培训升级……经过三四天的改造、磨合,整个发热门诊更正规,流程也更顺了。“我收病人更有底气了!”直到那时,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的雷泽林心里才踏实些。

此后,尽管每天的发热门诊量还是保持在100个左右,但所有工作都步入正轨、有条不紊。

要战胜的不仅仅是病毒

“当时所有情况都不明朗,包括病毒还有没有其他传播方式、患者还有没有其他症状、该怎么应对。”第一批隔离病房医疗组组长李俊峰坦言,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流程、防护、诊疗等各种工作都需要不断摸索。

1月23日,随着第一例高度疑似患者进入隔离病房,李俊峰和同事们也已就位。

查房、调整治疗方案,和专家沟通……组成了李俊峰每天的工作。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每位患者的治疗不仅是“一人一方”,医院还组成了强大的专家团队,每天下午都会进行MDT多学科讨论,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对病情发展进行预判,院外的中医专家也会定期为患者会诊。

“绝大多数患者进来后都非常紧张。”随着患者的增多,李俊峰意识到,他们要战胜的不仅仅是病毒本身,还要帮助患者战胜疫情带来的恐慌。

“很多疑似患者在听到确诊消息的那一刻都崩溃了。”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感染科副护士长胡莎莎和患者一样煎熬,“有位患有高血压的大姐,是在医院预检时检出体温比较高被留观的,确诊后始终不愿相信,一看到我们全副武装就非常害怕、大哭不止。”

胡莎莎和护士们一遍遍地开导劝慰、认真解释每一次检查结果,慢慢地打消了患者的顾虑,患者也愿意让医护人员靠近了。“在她哭的时候陪着她,做完治疗后拉拉她的手,给她准备她喜欢吃的东西……”每一个细节都让患者更有安全感。

在隔离病房,一位50岁的患者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李俊峰和团队想了很多办法,就连使用药物效果也不好。李俊峰和医护人员就轮流和这位大哥聊天,转移他的注意力,经过两天多的心理疏导,患者的情绪慢慢趋于稳定,治疗效果也出来了。

“今天感觉怎么样?”2月5日晚10时,隔离休息的第一晚,李俊峰给这位患者发去微信,许久没有收到回音,李俊峰反而觉得挺好。“李医生,昨晚我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收到患者回信时,李俊峰更觉欣慰。

在隔离病房里,对讲机是标配。时常能看到医护人员隔着窗户用对讲机和患者交流,说的也不光是病情,可能聊聊学业、家庭,也可能聊聊兴趣爱好。不仅如此,很多医护人员都把电话留给患者,和患者互加微信。每到晚上,医护人员都会和患者打打电话,帮他们排解孤独。

2月2日,第一位治愈患者康复出院。

2月5日,离开隔离病房前,胡莎莎特意去和患者告别。一位患者隔着玻璃对她说:“我不知道你长啥样,但我记住了你笑时弯弯的眉毛。”

“经过十几天的治疗,我们和患者都成了战友、朋友,真的挺好的。”李俊峰说。

隔离病房,隔住的是病毒,但挡不住爱和温暖。

经历一次,难忘一生

“14天高强度的工作,对所有人的体力精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李俊峰说,在隔离病房里,随时来病人,大家就要随时接。一次,凌晨2时许,接到通知,李俊峰和同事开始做准备,等到忙完再躺下时已经4时许了,早上7时许又要起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进病房和患者打招呼、询问患者情况。”胡莎莎说,随后就是开窗通风、发放早餐,结束后,护士会对每个病房进行喷洒消毒、擦拭,再根据医嘱开始治疗和健康宣教。结束了第一位患者的治疗后,经过严格消毒再进行下一个。直到中午,又开始午餐、第二轮喷洒消毒……如此反复,胡莎莎和护士们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

手术衣、白大褂、隔离衣、防护衣……每次进病房前,医护人员都要严格做好防护,再由护士长进行再次检查。几层防护做下来,里面密不透风,稍微动作几下,就是一身汗,哪怕是一项再简单的护理工作都要比平时花更长的时间。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大家都穿着纸尿裤工作,护士们遇到生理期更是苦不堪言。

“其实,大家的辛苦更多的是因为一些病人需要更长时间的陪伴。”胡莎莎说,有时进入病房,如果患者情绪不好,我们一陪就是几个小时。

在隔离病房的14天,李俊峰刻意减少和家人的联系。“不能形成定时联系的习惯,万一哪天接诊忙顾不上,反而让他们担心。”可就是这样一位“狠心”的爸爸,闲下来时总是默默地翻看手机里4岁女儿的小视频。

想家的时候,吴秀英会透过窗户远远看看远处家中的灯光;连续奋斗了多日,龚霞终于有时间和女儿视频,没说几句眼中就噙满了泪水……

终于可以休息了,可是医护人员并没有闲着。李俊峰说要利用这个难得的休整机会,把过去14天的工作好好总结一下,要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准备;吴秀英把14天的日记整理出来,给第二批的队员们一些经验;胡莎莎每天都和前线保持联系,几床爱喝粥、几床需要特殊护理,都要事无巨细的再提醒。

“这次疫情检验了我们这支医护队伍,所有人都是义无反顾、不畏生死,令人感动,也让人充满力量。”此一疫让李俊峰感触良多。

……

14个昼夜,不同寻常的14天,注定在每一个经历过的人心中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责任编辑:王冰]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