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武威:物华人杰风犹在 弦歌之中谱升平

今之武威:物华人杰风犹在 弦歌之中谱升平

凉州在诗人们的深情挥洒中,从眼眸融入肺腑,从此以后,让古今情意相通。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古之凉州,在氤氲墨色中沉淀出深邃的人文底色;今之武威,在历久弥新里等待着再添时代新墨。挖掘解码凉州文化,武威城市的文化根脉更鲜明、更厚重、更独特。

文化遗产灿烂辉煌

铜奔马昂首嘶鸣,武威简牍镌刻历史,西凉乐舞美轮美奂,天梯山大佛巍然屹立……一幅幅流韵焕彩的凉州文化历史画卷,一张张璀璨靓丽的凉州文化遗产名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武威市博物馆,46000余件文物宛如一位位岁月使者,向游客轻声诉说汉唐盛景、五凉风采、西夏秘史……而在这一场历史与文化的盛宴里,不禁为老一辈文物专家默默守护、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触动。他们用一生的心血,让历史的瑰宝得以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党寿山等文物专家的保护下,“马踏飞燕”得以重见天日;孙寿岭醉心于西夏文化研究,成功复原泥活字印刷术,为“活字印刷源于中国”这一成果在国际上赢得了话语权;赵旭峰复原天梯山壁画真容,让千年壁画再现风采……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跨越千年历史,触摸文明印记。

如今,武威市聚焦健全完善文物保护制度、机构设立、博物馆建设等,文物保护成果更加突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有效提升,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局面向上向好。

——不断强化文物保护互动联动机制,公安、文物部门联合建立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行为,文物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成效显著。各县(区)将文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文物保护协调机制,形成了合力推进文物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规划引领,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关系,天梯山石窟、雷台汉墓、瑞安堡等文物保护规划获批实施,《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文物工作纳入其中。

——全力推进“两长一黄”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建设,组织实施长城、文庙、大云寺等40余个文物修缮和防护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历史街区低级别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壁画岩画数字化保护项目等。

黑衣、黑裤、黑靴,表演者身背牛皮长鼓,手执枣木鼓槌,在隆隆鼓声中击鼓起舞。忽而如雁翎般展开,忽而如长蛇般疾冲,忽而旋走太极,忽而列成方阵,气势磅礴的凉州攻鼓子,舞出凉州儿女精气神。

一身长衫,弹奏三弦,唱凉州美景,唱武威特色,唱党的政策,唱幸福生活。凉州贤孝,是凉州非遗的代表之一。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凉州八景”“民族大团结”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凉州剪纸,方寸之间的掌中艺术……

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凉州文化的瑰宝,更是凉州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在雷台、文庙等景区,每逢节庆节点,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凉州剪纸、凉州滚灯舞、西凉乐舞等非遗项目都会在这里轮番上演。

武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方案》《武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

武威市已录制河西宝卷·武威唱本(含文本)、凉州贤孝艺人专辑(含文本)等120余部,编辑整理出版《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流韵焕彩——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图书30多部,拍摄制作出版《民勤骆驼客》等音像出版物10多部。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对非遗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专题培训30余次,培训非遗保护工作人员、传承人23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

文化成果高效转化

汉唐天马城依托雷台汉墓丰厚的历史资源,大汉赋、天马歌、凉州词三大体验馆拔地而起。遍布景区的多组雕塑,分别展现了天马、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远征匈奴、设置河西四郡、丝绸之路以及西凉伎、胡腾舞、王杖简、姑臧夜市、凉州七里十万家、张轨纳贤、马市、八骏等历史文化元素。

游客徜徉于景区,借助AR、VR技术,将汉唐文化、天马文化、边塞文化深深烙印在心间。

文化成果的转化利用也在丰富的文创产品上觅得其踪。武威市着力加强凉州文化元素宣传推广力度,创新理念,拓展思路,把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品研发,培育“武威游礼”文旅品牌,研发出以“八鸟朝阳”彩绘画像砖为蓝本的文创巧克力,以“鸠鸟”为原型的文创雪糕,马踏飞燕文物仿制品系列、沙雕沙绣系列、“高原小白”毛绒玩偶系列、五福献瑞不倒杯、牡丹丝巾,以及“凉州八景”折扇、日历、挂件、笔筒、西夏纹饰酒具等一系列种类丰富、设计精巧、实用性强的文创旅游产品,做好“有趣”“有用”“有文化内涵”文章,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把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葡萄酒文化等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武威旅游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全市文旅市场消费增长新引擎。

武威文庙依托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载体,策划举办“开笔礼”“成人礼”“尊师礼”“汉服礼”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来到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学子们可以体验诵读凉州词、捏塑铜奔马、着汉服行汉礼等特色活动;独具特色的社火表演、凉州会盟纪念馆灯展与雷台灯会等凉州民俗活动,将武威的文化元素、民俗风情贯穿其中;创作大型实景舞台剧《天马行》《大漠深处有人家》并实现常态化演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都是推进凉州文化成果转化利用的生动写照。

文旅融合谱写新篇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11月13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武威市成功举办“旅行丝绸路·研学在甘肃”2024甘肃研学旅行大会,再次部署研学旅行建设任务,擘画甘肃文旅发展蓝图。

来自24个省(区、市)的重点研学机构、基地、学校和研学旅行渠道商,甘肃省各市州文旅部门、重点研学基地、研学机构、研学旅行渠道商、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及新闻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大会。

武威因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资源成为与会嘉宾们眼中的研学旅行优质目的地。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正是武威推进文旅融合的一次积极尝试。

近年来,武威市持续推进文旅深度创新融合,不断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产业链外延。

——开辟研学旅行“新赛道”,开展“万名学子游武威”研学活动,结合沉浸式场景再现等数字化技术,带领学子们跨越古今,亲历历史遗迹,感受千年古都的魅力。

——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成功举办古浪长城徒步走、天祝县民族传统赛马大会、“村BA”篮球争霸赛、首届南山碳汇林山地自行车挑战赛、2024年山猫纵队T3越野车角逐赛等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承办甘肃省自行车长征赛、甘肃省全民健身交流展示大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

——深度开发文博游,推动市博物馆、五凉文化博物馆、西夏博物馆、雷台汉文化博物馆4家文博单位创建A级景区;开放“夜游”模式,推出社教活动,“博物馆热”持续发酵。

——构建消费新场景,聚焦汉唐天马城、凉州十七巷、明清街夜市,发展“文旅+演艺、文旅+美食”等新业态,在景区植入攻鼓子、重刻剪纸等非遗表演,培育打造特色民俗、特色文创等文旅消费场景,释放夜间经济和沉浸式体验消费潜力。

未来,武威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文旅融合步伐,让这座文化名城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的步伐更加坚定。

物华人杰风犹在,弦歌之中谱升平。武威与凉州,是汉唐走向远方的起点。如今,我们在绵延文脉中眺望更远的远方……

(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