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坏数百个餐具 “牍”家揭秘汉朝招待千人团开销多大

用坏数百个餐具 “牍”家揭秘汉朝招待千人团开销多大

原标题:走近丝路文化长廊|千年简牍勾画东西方开放共融

自动播放

在纸张面世、普及以前,竹木材质的简牍是最有“重量级”的文字载体。从先秦到魏晋的一两千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和传承。

作为正史巨著的“番外”,简牍记录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津关制度和文书制度等包罗万象的信息,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的起伏悲欢、中外文明的友好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

图为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简牍文物 新华社发

图为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简牍文物 新华社发

甘肃是简牍大省,自20世纪以来出土了6万多枚简牍,以汉简居多,占全国已出土汉简总数的一半以上。自张骞“凿空”西域起,河西走廊便成为中原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掩埋于此的简牍,如同散落戈壁的历史之“镜”,让文明交融的故事清晰可见。

祁连雪山与嘉峪关关城交相辉映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祁连雪山与嘉峪关关城交相辉映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图为悬泉置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图为悬泉置遗址(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和敦煌市交界处戈壁滩上的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先后出土了7万多件文物,其中包括3万多枚汉简,是汉代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何双全介绍,从简文资料看,驿站主要接待国内公务出差人员和外国使者宾客两类人,吃住行都有严格标准,体现了汉帝国礼待外宾的大国风貌。

图为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康居王使者册》 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图为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康居王使者册》 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楼兰王以下二百六十人当东传车马,皆当柱敦”,出土于悬泉置遗址的一枚简牍记录了敦煌郡发文悬泉置,为东去长安的楼兰王一行260余人准备接待车马的情形。

另一枚简牍记载道,悬泉置接待西域9个国家的使者,他们一行34人,分两天到达。“各国同时出现在悬泉置,足以说明当时西域诸国之间的和谐关系。”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

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简牍里,小人物是历史的书写者之一。在悬泉置发现的汉简中,有70多枚与一名叫弘的汉代基层小吏有关。据研究,他是悬泉置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任负责人,有十五六年之久。他的笔下,定格了中外使团和商旅来往不绝的故事。

有一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1074人组成的队伍途经悬泉置,这是弘的职业生涯中接待人数最多的一次。客人一到,悬泉置的驿卒纷纷杀鸡、做饭、分配住宿房间,还有的赶着骆驼去吃草料,光是处理牛粪、骆驼粪就有好几个人。送走他们后,弘盘点物资,发现用坏的餐具有300多个,他把这些损耗记在了简牍上,交给上级申请购置新物资。

图为简牍“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 新华社发

图为简牍“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 新华社发

还有一次,弘接待了长罗侯常惠的使团,他们一行300多人奉命前往乌孙,接受乌孙迎娶汉朝公主的聘礼。驿站为他们准备了牛、羊、鸡、鱼、米、粟、酒、酱、豉、羹等十多种肴馔。弘把各项开销整理记录为“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洋洋洒洒写了18枚简牍。

这是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左)和出土于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拼版照片,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这是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左)和出土于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拼版照片,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在众多简牍之中,甘肃简牍博物馆保存的一批“里程简”,翔实记载了从长安出发到敦煌与居延地区的通行驿置名称,以及各地之间的具体里程。借此,研究人员可以复原出汉代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

肖从礼表示,简牍还记录了部分中亚、西亚游牧民族的历史,为这些国家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证据,能够助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文物库房管理员杨升正在文物库房内查看简牍保存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文物库房管理员杨升正在文物库房内查看简牍保存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图为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一角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图为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一角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 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 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岁月流逝,那些驼铃声声、友好共处的瞬间,借简牍留存至今,成为永恒。这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引领人们奔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未来。

策划:宋常青 姜伟超

记者:王紫轩 多蕾

学术指导单位: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