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兰州下一步这样走

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兰州下一步这样走

原标题: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如火如荼,青年与兰州——

    相互携手奋进 彼此成就梦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充分显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众多的实践则证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从这个层面分析,兰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和兰州互为贡献者和受益者。

青年人是推动创意、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青年的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城市现代化意义重大。据《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公开的数据,2020年我国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比整体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高出7.2个百分点。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恰逢其时,势在必行。2022年4月,中央1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随后,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兰州市名列其中。同年6月,兰州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从开局起步、制定计划,再到全面铺开、加速推进,两年来,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过程中,兰州市始终高站位扛起国家首批试点之责,高标准落实国家和全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高强度聚合服务强省会行动青春力量,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如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正如火如荼,兰州需要在哪些方面再发力呢?

顶层设计和战略格局依然重要。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深入分析研究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征、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形成符合青年特点、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机结合,打破部门和区域间的政策壁垒、服务盲区,摒弃零和博弈观念,结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有效推动党领导下的多元力量协同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发展平台的打造是双方价值都能得到充分体现的关键。就业是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纽带,更是相互成就的桥梁。我们的城市要为青年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提高城市对青年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的城市必须立足就业这一根本民生问题,明确城市产业特点和定位,务实推动市场主体稳岗扩岗,形成更多的青年就业增长点。积极支持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围绕科创、社创、文创、乡创等领域各显其才,以创业进一步带动青年就业。向青年提供更多择业体验、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的支持,让青年能够安心择业、积极就业、提升专业、无惧创业。鼓励和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对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给予更多的包容、关注和引导,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让有才有志者施展才能。

心安处是故乡,让青年扎根城市,须在安心上下功夫。如今青年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有着更高的追求,让他们在兰州这座城市中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关键要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从着力优化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到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再到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必须直面痛点、解决难点、疏通堵点,才能体现出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这一原则,才能让青年人才来得了、住得下、留得住。

不负韶华,以梦为马。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也应在兰州的发展建设中展现更大的作为。不论是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还是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勇挑重担,在“急难险重新”任务前挺身而出,抑或是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这都是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过程,也是激活自身、赢得出彩人生的过程。广大青年和兰州的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中,展现了奋力推进强省会行动和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青春力量,也蕴含着开启更加美好未来的钥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兰州日报)

相关新闻:凝聚合力 倾情打造向往之城

团市委举办的电商青创学堂活动

团市委举办的电商青创学堂活动

青年在体验文娱活动

青年在体验文娱活动

城关区“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讲座

城关区“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讲座

四月的金城,柔风拂面、杨柳依依,活力与生机沿着黄河两岸处处涌动。在这片春和景明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兰州为他们搭建的舞台上当主角、唱主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无限好、奋斗正当时。

两年前的四月,中央1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随后,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兰州市名列其中。同年6月,兰州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

从开局起步、制定计划,再到全面铺开、加速推进,两年来,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过程中,兰州市始终高站位扛起国家首批试点之责,高标准落实国家和全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高强度聚合服务强省会行动青春力量,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在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中期评估中,兰州市获评A档(优秀),在全国45个试点城市中并列第六位。而能够取得这项优异成绩,离不开全市汇聚合力为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所付出的努力。

坚持高位推进

凝聚青年优先发展强大共识

让青年在城市优先发展,是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核心理念,也是兰州在这项工作中一以贯之坚持的共识。据统计,兰州市14至35周岁的青年为149万,占全市常住人口33.98%,朝气蓬勃的他们是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积蓄城市发展动能的生力军。

青年的高质量发展将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所以,怎么做才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是一座城市必须答好的问题。

为此,围绕“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目标,兰州市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先后召开17次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任务落实,以两办名义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方案,推动将青年发展纳入省、市、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全委会工作报告,坚持高位推进,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友好度。

同时,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和通报制度,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会6次,编发简报24期。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纳入全市“三抓三促”行动督导、市委巡察工作重点任务和市政府督查项目清单,定期不定期开展巡察督导,强化工作落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成为全市推进强省会行动的重要内容,促进青年发展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注重普惠导向

推动青年优先发展成果共享

为了吸引更多青年来兰发展,让他们在此成长、成才,兰州市不断提高政策扶持力度,以“十四五”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为契机,将青年发展工作补充纳入“十四五”规划,规划先行为青年发展谋篇布局,推动青年优先发展成果共享。

“在兰州‘萃英计划’项下开辟青年版‘萃英计划’,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推进‘萃英社区’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房源,加快‘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建设,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人才住房保障机制”……聚焦“7+5”青年发展领域,兰州市出台覆盖青年就业、创业、住房、教育、生育等领域普惠性友好政策220余项,汇编发布《兰州市青年发展友好政策手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清单》等,以政策保障为青年发展支持赋能。

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共建青年发展型城市,联合金融机构打造“兰州青年友好卡”,针对青年“衣、食、住、行、游”推出近百项优惠举措,以小切口惠青举措为青年发展补位添彩。上线运行“兰州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惠青政策、青春惠享、青春学堂、友好场景、生活服务、青春自护、青年驿站、榜样之光等8大功能模块,从青年学习、就业、交友、公益、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在兰青年。此外,还建设青年主题公园(游园)2处、青年友好型社区30家、青年活力街区7条、青年友好(城乡)公交专线7条,围绕百里黄河风情线打造青年健身步道,多角度、全方位提升青年城市悦享体验,让青年来到兰州、爱上兰州、留在兰州。

凝聚部门合力

打造青年优先发展城市环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兰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过程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凝聚合力,想方设法出新招、出实招,推出各项利于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为青年成长的全过程构建了一张清晰、立体、全面的护航网络。一幅充满青年蓬勃朝气的希望图景已经在兰州徐徐展开。

聚焦优化青年宜学环境,持续扩充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9所,新增学位2.7万个。推进实施“双心”工程,启动全市“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教育质量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位居全国中上水平。

聚焦增强青年创业底气,持续推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提供创业孵化空间146万平方米,发放青年创业担保贷款2.07亿元,举办“创享金城”创新创业大赛、“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系列活动,“低门槛”征集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1145项,申报项目超过近3年总数,全面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聚焦破解青年就业难题,征集青年就业岗位18万余个,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00余场,认定青年就业见习单位1048家,向2023届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610万元,累计促进青年就业6万余人。2023年留兰高校毕业生2.5万人,同比增加3%。

聚焦加速青年人才集聚,修订出台《兰州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赴省内外高校开展“引才进校园”活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512人,引进规模、平均薪资等均创历史新高,首次将企业引进人才纳入市级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享受范围,对人才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聚焦保障青年安居幸福,规划建设青年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3万余套。首批7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完成主体封顶,900余套青年人才公寓投入使用,润兰之城青年公寓项目计划年内开工建设。

聚焦缓解青年婚育压力,成立兰州市青年交友联盟,常态化提供青年社交和婚恋服务。出台《兰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细则》,实施市妇幼保健院等易地新建项目,试点“智慧养老”模式,帮助青年解决“后顾之忧”。

聚焦激励青年善作善成,出台《兰州市志愿者激励嘉许办法(试行)》,举办“青力青为”社区微治理项目大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活力。深化青年典型培育选树,推荐2个集体分别荣获全国二星级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1名创业青年入围全国“乡村振兴 青年先锋”。

营造立体氛围

提升青年优先发展社会认同

为了提升青年优先发展的社会认同,兰州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宣传造势,在全市范围内宣传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经验成效以及优秀典型。除了举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宣传推介会、专题交响音乐会进高校等系列活动,还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团中央新媒体平台等主流媒体刊发《兰州打造青年发展“金”环境》等重点新闻稿件14篇,市属各媒体开设“党政领导话青年发展”“兰州印象青年说”“兰州正青春”等栏目,累计刊播各类稿件、视频等510余篇(条),用真实、鲜活的奋斗故事激励青年,凝聚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强大合力。

此外,兰州市还动员全市青年大开脑洞、发挥才华,参与兰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标识、主题口号的设计,发布《建设青年兰州我可以》等3部主题宣传片,在春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青年主题灯光秀,利用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和城市地标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和宣传标语,日常化、持久化营造城市青春氛围。

“在兰州,无论是在地铁站悬挂的电子显示屏里,还是在出租车顶上放置的LED屏中,随时都可以找到‘兰州对青年更友好 青年在兰州更有为’等与兰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相关的内容。”在兰州一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生陈娴说,在抬头一看中,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就无形地映入自己的脑海。

推出《兰州工作》青年发展型城市专刊2期,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纳入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发布相关研究成果4篇,市政协开展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建议案》提交市委市政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瑞 文/图

挺膺担当 创新创造活力四射

安宁区直播带货活动

安宁区直播带货活动

安宁区刘家堡消防救援站“火焰蓝”青年突击队正在进行救援任务

安宁区刘家堡消防救援站“火焰蓝”青年突击队正在进行救援任务

青年在团市委举办的乡村振兴直播活动中发光发热

青年在团市委举办的乡村振兴直播活动中发光发热

朝阳升起,高楼林立的都市兰州车水马龙,在各自的岗位上,青年干事创业热情满满,书写他们的逐梦故事;夜幕降临,黄河之滨的中山铁桥霓虹闪烁,在动情的歌声中,青年抒发内心家国之爱,唱出他们的青春风貌……今天,在这片不断释放着“青和力”的发展热土上,越来越多的青年被深深吸引,逐梦、追梦、圆梦!

自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兰州市注重从青年和城市发展内在逻辑出发,确定了青年成长、青年友好、青年有为、青年有爱、青年活力“五大行动”主线,为广大青年的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做优环境,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青年成长

搭建平台吸引青年干事创业

“兰州的变化很大,特别是这两年,我感觉,这座城市对青年更友好了。”郭鸿儒是一名青年科技专家,目前就职于兰州工业研究院化学与新能源新材料所,担任所长一职。怀揣着青春理想,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留在兰州发展。

这些年来,郭鸿儒与周围年轻的同事们一起,不仅通过科学研究实现了自我价值,也用他们的科技成果推动着兰州不断焕发新活力。“兰州提出了强省会行动,青年人才在其中尤为重要,有了青年人才,我们就不愁发展。”郭鸿儒表示。

正如郭鸿儒所说,聚焦人才、培养人才,为青年人才的成长给予更贴心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才能让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此,兰州市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系统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环境写入《兰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与发展规划》,实施一批“兰州设计+”人才创新项目,经评审给予专项研发补助,同时,“低门槛”征集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加速青年人才聚集,实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每逢高校毕业季,兰州市还用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向大学生抛出橄榄枝,为他们的成长勾画美好蓝图。孙伟东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通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引才政策,几年前,他来到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就职。“兰州给出的待遇很好,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这也是我最终选择兰州的原因。进入工作岗位后,还持续跟踪引进人才的成长状况,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条件。”孙伟东说。

目前,在兰州市仍在大力实施“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通过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专场引才活动等方式,吸引广大青年来此就业,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成长平台。

青年友好

贴心政策护航青年安家立业

推出的政策更贴心,做到的服务更实在,让广大青年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他们才更愿意在一座城市长期发展,立业安家。教育、住房、医疗、就业……聚焦青年所需所盼,兰州不断做实服务举措,让更多青年向往这里、扎根这里。

在兰州的这些年,凭着一身过硬美发手艺,娄重阳先后在省、市举办的多项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桂冠,被连续评为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被认定为兰州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荣获“中国美发名师”称号。在南关十字开店,家却住在九州,因为工作繁忙,即将上小学的孩子面临着无人接送的问题,这让娄重阳有些着急上火。

“我看到城关区教育局有一个公告,创新创业人才的子女可以享受小学招生政策性保障入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拿着这些年来获得的奖状,去现场咨询,没想到真符合条件!”娄重阳说,在这条政策的支持下,他的孩子在离店很近的畅家巷小学入学,“这下,能够更安心地在兰州发展了!”

不仅为青年的子女入学做出保障,在课外托管方面,兰州市也给出了具体方案。包含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在内的多个单位,就依托街道、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现有场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爱心托管班”活动,解决青年家长子女“看护难”的问题。

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青年张覃詝,则在住房上享受到了兰州市给予的政策。“我是通过定向选调考试,来到了兰州工作。因为不是本地人,所以住房成了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张覃詝说,得知她的条件可以申请青年人才公寓,她便立刻填了申请书,很快便办理了入住,“有温度、有速度,兰州确确实实是一座对青年友好,宜居宜业的城市。”

青年有为

城市温度激励青年奋进建功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就要实现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将兰州全力打造为青年的向往之地、成就之地,也正激励着兰州青年坚定奋斗信念、融入社会发展,用他们的力量为城市作出贡献,让兰州持续迸发青春活力。

为了激活城市“青动力”,兰州市2024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要点指出,要擦亮“青字号”品牌,深化拓展青年突击队机制,在科技创新、项目攻关、处突维稳、抢险救灾、大型赛会等第一线和最前沿组建一批青年突击队,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等基层领域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创建各级“青字号”集体不少于100家,运用阵地依托、人才培养、项目示范、典型选树等机制,激励青年创新创效创优。

现有指战员35人,35岁以下青年指战员人数占总人数100%的安宁区刘家堡消防救援站“火焰蓝”青年突击队,就是其中一个。逆火前行、赴汤蹈火,这些青年指战员承担起365天不间断、24小时不停歇与各类自然灾害事故作斗争的职责,近年来,参与数起重特大抢险救援任务,用青春守护着兰州这座城市的平安。

百折不挠创业、带领乡亲致富,榆中“电商领头羊”白吉彩的奋斗故事也同样是青年与兰州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真实写照。大学毕业后,白吉彩毅然选择从湖南回到家乡兰州,经历过迷茫和探索,他打败一次次挫折,终于通过电商平台,使创立品牌“元气草原”的名声在外,实现羊肉销售额超过千万,带动了一方脱贫致富。“创业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正是兰州给予的众多政策,帮助着像我一样的青年快速成长、得到发展。”白吉彩说,青年有为,城市才能拥有更多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年有爱

服务基层涵养青年奋斗品格

“我们给项目取名‘威虎山追光计划’,主要内容是给西湖街道西津桥社区辖区内有一片名叫威虎山的平房区安装路灯,帮助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安全出行。”在日前共青团兰州市委举办的“青力青为”社区微治理项目大赛中,参赛选手陈瑞阐述着所在团队的计划。

经过前期初赛选拔,来自全市高校青年团队、社会组织、社工中心和服务机构的各个队伍,围绕社区治理中的停车管理、加装电梯、文明养宠等主题场景,以青年参与社区微治理为重点,设计的16个项目计划和实践活动进入决赛角逐。

凭借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陈瑞团队设计的这个项目获得了二等奖。“目前,在共青团兰州市委的协助下,这个项目已经成功与社区对接,15盏路灯完成了安装。后续,我们将链接更多资源,将创新思维和活力注入基层治理,为城市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陈瑞表示。

除了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兰州,随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青年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引领文明新风,将“有爱”的行为融入自身成长,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涵养城市“青”风尚。春运“暖冬行动”、保护母亲河、关爱“星星的孩子”、红领巾爱心托管班……他们建功基层、热情服务的身影出现在兰州每一个角落。

目前,由共青团兰州市委推出的“青春双百行动”已经启动,100个面向社区的项目、100个惠及青年的实事,不日也将在全市各村社区实施。能够预见,兰州这座城市的青春动能,将被更好激发,更多青年将在基层一线有爱有为、绘就别样青春!

青年活力

优化环境增强青年城市认同

透过青年关注点,兰州市紧扣青年不同需求,着力营造适宜广大青年沉浸体验、社交互动、打卡消费、生活服务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具年轻态。同时,构建符合青年兴趣爱好的文娱活动,促进城市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增强青年对城市的认同。

瑜伽健身、太极拳、武术、读书沙龙……连日来,在晚上七点半,雁宁路青年之家都会有许多各行各业的青年,在下班后来到这里,享受“青年夜校”带来的放松。在这里,他们可以培养爱好、陶冶情操,也可以解锁新技能,为自己“充电”。

龙建沿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博士,平时课业压力较重,常常要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因此,他很少有机会参加校外业余活动,生活有些单一枯燥。“得知团市委在这里开设了‘青年夜校’,我便报了名,在这里确实能学到东西,也可以扩展自己的交友圈。”龙建沿说,“我是外地人,这样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兰州对青年的温暖。”

全市各级团组织开设“青年夜校”,只是兰州不断丰富青年生活体验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不断打造黄河风情青年场景、构建青年特色文化场景、营造青春活力宣传氛围,举办各式各样青年交友联谊活动、读书沙龙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提高城市“软环境”,吸引青年不断聚集。

“这样的兰州让人心生欢喜!”就职于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孙文超,前不久在参加完其中的一场活动后表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将吸引更多有趣的灵魂相遇。双向奔赴、相融共生,我们青年将会在兰州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瑞 文/图

同频共振 青春力量势不可挡

常进锋

常进锋

邓慧君

邓慧君

汪永臻

汪永臻

王欢

王欢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和城市互为贡献者和受益者。坚持发展为了青年、发展依靠青年,激发青年与城市之间的双向促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内在优势和持久潜能。今天的兰州,正以营造安身、安心、安居、安全、宜创、宜业、宜学、宜游的青年发展生态系统为目标,全面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兰州青春样板”,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兰州“青年说”。

多渠道倾听青年之声 增强城市主人翁意识

——访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校聘副教授常进锋

“兰州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过程中,应尽快编制实施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的城市青年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多渠道倾听青年之声,注重评估公共政策对青年的影响,了解青年现实利益诉求。”近日,常进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青年群体作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能生产出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常进锋认为,青年也要自觉增强城市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勇于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身的需求,真正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行动主体。

“就业是青年群体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应该将青年就业摆到城市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提供给青年发挥才能、职业发展以及实现梦想的宏大舞台和广阔空间,融入城市发展体系,与城市发展建立深度链接,青年方能更具归属感,真正扎根城市。”常进锋建议,兰州市应通过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社保、产业等政策的协同性,将青年就业指标纳入政策制定的考量范围,确保各项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青年就业容量的增长和就业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完善青年创业支持政策体系,通过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管理系统,提供创业培训指导、贷款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鼓励和支持青年高质量创业带动就业。

“针对青年政策要与城市自然环境、资源要素禀赋、公共服务基础、城市发展特色、政府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相衔接,加强在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前瞻性谋划和基础配套。”常进锋表示,同时,在进行城市文化空间构建过程中,兰州也要注重留存城市文化空间的历史文脉,增强城市特色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打造适合于青年的时尚街区、文化走廊、文化创意园等文化空间设施,为青年提供共享文化空间,鼓励青年参与到城市文化创新与发展中,保障青年平等享有城市公共文化权利,彰显城市特色与软实力。

此外,常进锋也坦言,事实上城市中还有大量从农业农村转移出的新生代青年农民工,他们多从事保安员、服务员、保洁员、快递员、家政服务员、建筑工人、流动商贩等工作。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他们面临更多社会融入困境,更易遭遇边缘化风险。因此,也要倾听其声音和需求,针对其城市融入、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青年政策和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解决青年“成长的烦恼”

——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邓慧君

“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是社会充满朝气活力的主要力量。不过,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面临的问题。那么,当代青年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一直以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邓慧君非常关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情况,她也常常思考当代青年自身的发展现状。

“城市发展需要青年,青年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因此,让城市富有生机活力,让青年在城市找到发展的路径和平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邓慧君说,兰州作为青年型城市的试点城市,在青年型城市建设中,关键任务是关注在城市就业生存创业的青年群体,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相当于解决了城市的发展问题。

邓慧君建议,对兰州而言,各类经济实体和各类单位组织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并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青年工作。针对青年不同层次的需求和新的特点,切实帮助青年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共青团组织,吸引青年,引导青年。比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协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青年进行社会知识教育,培养参与社会的能力,为青年搭建交流成长的平台等。

“要围绕青年就业出实招,做实功,广拓资源,广搭舞台,千方百计为青年与各类经济实体和单位组织牵线搭桥,真正让创新创造的活力涌现。”邓慧君展开举例说,比如,应当建立金融帮扶制度,为创业青年提供信用贷款,或政府担保贷款等金融保障;推出一些帮扶项目,将项目进行细致分解,适当提供一些公益性的服务项目,如农村饮用水检查项目,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评估项目等,供他们选择。

邓慧君还表示,要推进青年型发展城市的建设还要切实解决青年的后顾之忧。如,帮助解决青年住房问题,建立青年之家公寓项目,为青年提供过渡性的住宿租赁服务;关心青年婚恋,以青年工作的居住区社区为依托,鼓励社区开展青年婚恋服务;搭建交友平台,组织年节休假的社交活动,为青年婚恋提供安全可靠范围较广的交往平台等等。

“总之,青年的发展需要政府发力,需要各类经济实体和组织以及社会共同协作。”邓慧君总结说,政府要用爱心撑起担当职责,各类经济实体和组织用爱心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共同为青年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为青年型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打好“乡情牌” 吸引优秀青年乡贤返乡创业

——访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教授汪永臻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兰州应该打好‘乡情牌’,增强青年对城市文化的认同;用足用好‘兰州缘’,广泛动员兰州青年乡贤和兰州血缘、业缘青年来兰发展,扎根兰州。同时,要深入挖掘本土返乡创业方面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支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畅通人才回流渠道,带动人才回归、项目回投、资金回流,积极引才引智、引技引资,引导激励各类人才返乡入乡。”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教授汪永臻在接受采访时说。

汪永臻建议,兰州应该着力推动区域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利用好乡贤返乡创业等有利政策,吸引优秀乡贤返乡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加快高端科技、优秀青年人才向兰州集聚,牢固城市因青年而兴的理念,利用平台企业与高校、科学院之间的协作,促进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聚力平台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政府还需出台优化青年乡贤回归投资的相关政策,在土地、税收、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加快改善各县(市、区)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商业综合体、人才公寓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真正做好“筑巢引凤、留人留心”工作,让更多青年乡贤能够积极返兰投资,共建美丽兰州。

谈及青年与城市未来发展的关系。汪永臻认为,青年是最有活力的群体,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青年的发展必将推动城市的发展。他建议,兰州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过程中要系统谋划产业体系,加快城市的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动产业。要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发展青年适配产业,形成青年元素强、有利于青年聚集的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区,推动产业规模增长,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除此之外,汪永臻还建议,兰州市要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优化办事流程,开展便商便利行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营造青年创新创业氛围,加大对来兰创业青年的财政经费投入,建立青年创业就业基金,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成立更多的青年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青年创业投入局部初始资金,支持有志青年在兰创业起步。

努力提升城市“温度” 激励青年敢为善为有为

——访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王欢

作为一名关注青年型发展城市建设的学者,同为青年人的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王欢对于这个话题有着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青年兴,则城市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城市文明传承赓续的中坚力量。”王欢认为,青年友好城市的建设事关城市的未来前景,事关代际的接续发展、事关社会的行稳致远。

“当青年怀揣梦想走进一座城,既期待自身价值的彰显,也会在工作之余期待生活体验。因此,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青年感知城市温度的基础。”王欢进一步说,在兰州,住房保障政策普惠性延展,不仅是编制内人才引进的福利,也是汇集企业引进人才的福音。未来需进一步延展普惠性政策,不断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资源,住房资源,建立健全生育、养育、教育、养老、住房等“一揽子”民生政策和服务体系,聚焦青年的“急难愁盼”,优先发展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让青年有底气、有动力、有韧性,让青年友好城市触手可及。

“青年是朝气蓬勃的初升旭日,跳跃在时代潮流的前沿阵地,因此也是创新动力的源头活水。城市的活力与青年的活力相得益彰,城市魅力与文化底蕴的交融会迸发城市独特的文化传播。”王欢建议,兰州市需要进一步为青年积极搭建展示风采、促进交流的平台,优化“营青”环境,在城市的主题色彩、城市名片推介、城市标志设计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青春气息;聚焦青年关注的高频、热点内容及形式,推广系列性可持续的青年专属服务计划,让青年在社会有更高的存在感与参与感;畅通青年能言、善言、有言渠道,尊重支持青年以青春之姿,展现青春之为。

“可以说,城市的发展潜力与青年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兰州市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作为全面推进强省会行动的重要载体,既展示了我们当前的‘基础与实力’,也体现了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与部署’。”王欢对于兰州建设青年型发展城市信心满满。她表示,构建青年友好建设的共同体,需要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需要政府躬身服务青年,需要社会包容与开放,更需要青年担当作为。下一步,要探索更适宜青年生命全周期、发展全周期的政策,特别关注社会组织、民营企业、自由职业等领域青年的政策知晓与体验,建立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关心爱护青年的创新创造,让青年奋发有为,不负韶华,在努力中收获幸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超 南永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