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农业发展向“新”而行

兰州新区农业发展向“新”而行

原标题:【新质生产力】数智并行 农旅融合

    ——西岔园区农业发展向“新”而行

科研人员检查食用菌生长情况 兰州新区报记者 白祎炜 摄

科研人员检查食用菌生长情况 兰州新区报记者 白祎炜 摄

兰州新区报记者 白祎炜

高标准农田里,伴随机械轰鸣,一辆辆大型农耕机械马力十足,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智能管理设备精准把控实时数据,实现作物培育环境全方位监管和标准化、智能化生产。

近日,记者在西岔园区采访了解到,一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珊瑚状”的鹿茸菇、“黑杆杆”的牛肝菌、“鸡冠状”的银耳……在秦东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朵朵珍稀菌菇在智能温室破土而出,鲜嫩而肥厚。据了解,截至目前,秦东农投有种植食用菌大棚465座,年产香菇菌棒800万棒,产值约8200万元。

“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大棚智慧管理方面进行合作,我们在大棚内加装智能管理设备,运用大数据分析精确管理农作物,实现了大棚的温度、湿度、通风自动化控制、生长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远程视频监控。”秦东农投双创中心负责人李学成说,如今产业园区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5%以上。

借助新区区位优势和产业扶持政策,秦东农投迎着数智化大潮积极拥抱新技术,不仅获得“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还获得高效率香菇菌棒自动化接种装置、新型食用菌培养架、香菇智能化菌种辅助点种设备等24项专利,科技创新不断激发出企业发展新活力。

“智慧化农业管理模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这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的重要举措。”李学成说。

新质生产力,要义就在科技创新。目前,西岔园区正加快建成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供应中心,并研发虫草人工繁育并建设生产基地,延伸食用菌文化、观光、休闲等下游触角,形成食用菌新兴生态链。依托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西岔园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上步履铿锵。

近年来,西岔园区坚持把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保障和基础支撑,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发展,大力开发农产品深、精加工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促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在高效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销售、食用菌菌种研发与种植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农业科技要创新,农业产业也要创新。

在秦东农投的“小小农场”里,花几百元便可认领一块30平方米的共享菜园,认领人预约来这里参与施肥、除草、看护,到了果蔬成熟时,再亲自来采摘,享受休闲趣味田园生活。

采摘基地里,草莓、圣女果、人参果、西瓜、葡萄等一应俱全。

漫步绿色生态廊道和景观水系廊道,沉浸于星空露营片区、萌宠乐园片区、开心农场片区等多个特色项目区域……在蘑菇小镇28坊院落“一心两廊八片区”全覆盖式的生态旅游文化项目里,游客可以轻松体验乡村野趣,感受舒适精致。

随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业庄园,建设农田观景台,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家小院等农业业态,西岔园区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一系列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引领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与发展。

新质生产力,最终落脚点还是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过去一年,西岔园区完成农业产值3亿元、同比增长49%;“银耳鲜露”“香菇酱”等多种产品亮相兰洽会;香菇、圣女果等获评绿色A级产品,食用菌产值达到4488万元,鲜切玫瑰产量形成规模,销往国内外。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机遇与挑战并存。西岔园区将紧紧围绕新区“三新五化”思路举措和“586”发展目标,以勇挑重任的担当精神、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持续聚焦科技创新、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聚能。

(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