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敦煌市分享“人类敦煌 心向往之”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心得体会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11月25日电 甘肃省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25日在由新华社举办的“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研讨会上,分享了敦煌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
石琳在发言时说,敦煌市肩负着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使命,正着力打造“人类敦煌,心向往之”城市品牌,打造文化自信的敦煌样本。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枢纽,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等“华冠”于一身。
石琳说,敦煌坚持保护传承,以深入的研究阐释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旅赋能,以独特的现实表达打造城市样本;坚持创造创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建设现代文明。
这是6月7日拍摄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石琳说,敦煌文化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随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的发现,国际显学敦煌学诞生。
这是莫高窟北区出土的波斯银币 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6月18日晚,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创排的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在敦煌大剧院首演。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他说,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敦煌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打造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标志系统,兼收并蓄美术、音乐、戏剧、建筑、雕塑、城市设计、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研发等多种手段,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石琳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高度契合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敦煌将抢抓机遇,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石琳表示,敦煌将以国际显学敦煌学为依托,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高标准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着力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示范基地,不断打响“人类敦煌 心向往之”城市品牌,持续打造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
相关新闻:演艺风劲吹敦煌 前10个月接待游客110万人次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11月25日电 今年以来,敦煌市着力打造城市演艺。截至10月底,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大型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等4台演艺剧目累计演出1900余场次,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据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介绍,今年1至10月,敦煌市累计接待游客165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来自10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嘉宾会集敦煌。今年截至目前,敦煌共举办各类会议、展览、研学活动342场,参与人数15.8万人次。
据敦煌市委宣传部介绍,《敦煌女儿》等300余部影视剧目在敦煌取景拍摄,创作研发50个主题系列6000余款敦煌文创产品。敦煌市建成运营敦煌书局,展陈2100类1.7万部敦煌题材书籍。同时,敦煌市打造了莫高学堂、莫高里工匠村等16个研学基地,开发推广地质科普等30余套精品研学课程,常态化举办“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
9月9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石琳透露,当前,敦煌正在推进阳关、玉门关等12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实施悬泉置遗址保护开发及交旅融合综合体、敦煌郡城及白马塔遗址公园等重点文物保护开发项目,建成甘肃省唯一国家级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平台。
同时,敦煌建成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推进“数字敦煌”资源库更新和全球推广,创新“云游敦煌”等数字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