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工匠“抽梁换柱”:破解榫卯密码让古建筑重生
甘肃
甘肃 > 人文 > 陇咚锵 > 正文

陇上工匠“抽梁换柱”:破解榫卯密码让古建筑重生

古建筑是世界的年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经着沧桑,镌刻着记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平凉大雄宝殿

平凉大雄宝殿

我国古建筑多是砖瓦土木结构,犹如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的生动的面孔,这些风华绝代、美轮美奂的“面孔”也面临出现“皱纹”甚至“毁容”的风险。为了让古建筑“容颜”永驻,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着眼于中国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弘扬,秉承“最小干预活化利用,传承历史留住文脉”的理念,长期致力于古建筑修缮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藻井

藻井

“古建修缮是集基建、木工、木雕、砖雕、彩绘的一项综合技艺,木工则是古建修复技艺的核心。古建筑建设技艺复杂多样,修缮时要考虑到多种情况,主要是通过使用传统修复技艺,达到延长古建筑寿命的效果。”近日,记者在永靖县采访国家级非遗项目古建筑修复技艺时,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仿古二公司技术总监胥元明说。

莫高窟

莫高窟

古建筑修缮,人才和技艺是关键。我州永靖县有一批木匠工艺大师,他们用尺子、斧头、锯子、推刨、锉子、钻子、墨斗等简单工具,建造出各民族风格的亭台楼阁、村宅民居等建筑,而且古建筑修旧如旧,“抽梁换柱”的本领超群绝伦,胥元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传承人胥元明在雕刻木构件

传承人胥元明在雕刻木构件

66岁的胥元明出身木匠世家,祖上从事古建筑行业至胥元明辈已传承七代。他从事古建筑行业40多年来,不断钻研技艺,查阅古建书籍,经常带领修复团队进山入村搜集数据、推敲细节,到全国各地观察古建筑结构,努力用脚步、用知识、用执着留住文化。

传承人胥元明在雕刻木构件

传承人胥元明在雕刻木构件

多则数年,几千道工序,上万个零件;少则数月,几百道工序,数千个零件……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仿古二公司的匠人们以刀为器匠心打磨,先后参与完成嘉峪关关城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兰州大学至公堂、观成堂整体抬升保护修缮,夏河县拉卜楞寺建筑修缮等100多项古建筑修复工程,足迹遍及西北各地。经过匠人们修复的古建筑斗拱飞檐,渗透着素雅、沉稳、古朴的中国风,内里虽由钢筋水泥替代,但流动的古典情怀却惊艳了时光。“古建筑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每一砖一瓦都值得珍视。”胥元明说。

敦煌阳关博物馆

敦煌阳关博物馆

建筑记录历史,匠者解读沧桑。2016年,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寺马头明王殿三层通天柱发生严重糟朽,若要进行屋面揭顶及墙体拆除进行更换通柱,则违背文物修缮的原则。就在这时,胥元明领队前往拉卜楞寺勘察,他在经过仔细研究后,不仅很快拿出了不揭顶通天柱更换的修缮方案,还解决了巨大荷载和空间上、技术上的障碍。此举正好符合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且节约了工期和开支。事后,该工程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评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优质工程”,胥元明也被授予了“中国古建筑工匠名师”荣誉称号。

同仁隆务古城门

同仁隆务古城门

“公司多个工程获得民族建筑工程金奖、中国古建筑保护优质工程等奖项,胥元明等匠人们还先后创立了三种工法:文物古建筑主体结构整体顶升施工工法,藏式文物古建筑屋面、楼地面修缮技术改进工法和文物古建筑局部构件打牮拨正施工工法,在古建修缮修复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湟源七星塔

湟源七星塔

文物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实物载体,在保护修缮措施上的任何一点疏忽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需要一代代人的付出和努力。但就胥元明的团队来说,修复队伍老龄化是目前主要的难题。

临夏市茶马古市步行街

临夏市茶马古市步行街

近些年,有不少人慕名找胥元明拜师学艺,而由于古建筑修复技艺学习过程枯燥、漫长,工作也比较辛苦,一些年轻人觉得修复古建筑就是工地干活的,大部分人半途而废了。永靖县为了着力保护和挖掘古建筑修复技艺非遗文化,正在修建东西部协作白塔木雕产业园,里面设有木雕展销中心、木雕博物馆、大师工作室等,不仅给匠人们提供了展示手艺的平台,还为传统手艺的传承、研发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兰州市兰山山地生态公园“华夏第一长廊”

兰州市兰山山地生态公园“华夏第一长廊”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像胥元明这群从事古建筑修复的人,便是在历史长河中寻找一个个散佚的音符将其绘制成谱的“乐师”,让古老乐章复现于当代,让其重新容光焕发。

青海互助土族园牌坊门

青海互助土族园牌坊门

(注:本版图片中古建筑修复项目均由临夏州工匠参与或修复)

记者:刘刚林 马健

(临夏州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