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金昌市政府五年铿锵足迹,见证发展光辉历程
甘肃
甘肃 > 资讯 > 金昌 > 正文
站内

八届金昌市政府五年铿锵足迹,见证发展光辉历程

栉风沐雨砥砺行,守正创新硕果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政府的奋斗目标。

翻开八届市政府工作日程表,循着时间的节点回望,五年来,一串串铿锵坚实的足迹,见证了金昌发展的光辉历程。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砥砺奋进、拼搏实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稳增长 调结构 促改革

走进市政务服务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厅屏幕上不断滚动播放的服务好差评红黑榜,通过这些机制,可以倒逼窗口工作人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率,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除了安全和环保)”这是我市对所有投资企业的郑重承诺。我市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强化监管”上做加法、“优化服务”上做乘法,打造政务服务“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极爽体验”新环境,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大数据、网络货运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货运数字产业园吸引全国77家优质物流企业入园;“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市。

——五年来,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实施重点项目建设8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招商引资项目882个,到位资金601.3亿元。金川集团公司跃居世界500强第336位,金昌经开区综合排名全省第二,金川区、永昌县经济综合实力分别位居全省第五、第二十五。

——五年来,产业集群效应显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6.1%,年均增长10.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2%,较2016年提高7.2个百分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永昌县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我市和金川区被认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区。数据信息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建成运营,永昌县进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金川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年来,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53.8%,较2016年提高8.9个百分点,金川集团公司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我市迈入省级创新型城市和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列。“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政务服务事项95%以上实现“最多跑一次”,“市长热线”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性荣誉称号,“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除了安全和环保)”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

……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五年来,金昌在改革创新的引领下,一个个真知灼见汇聚成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些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强基础 优环境 惠民生

穿掠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住房、是就业、是上学、是看病、是养老……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走进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村,“文明墙”上的村规民约与小花园相得益彰,村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熏陶,图文并茂的“文明墙”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金昌百姓正在用多姿多彩的生活,向外界娓娓道来:倍增的幸福感,就在身边。

民众之所盼,即是政府之所为。五年来,我市着力于强基础、优环境、惠民生,向着城乡更美丽、人民更幸福的目标不断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画卷”上,“金昌妙笔”引人注目:五年来,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发展底板更加坚实。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永昌县“插花型”贫困县摘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跟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大见成效,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划定。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矛盾纠纷和各类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平安金昌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河西堡“区政合一”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4%,居全省第三,高于全国平均13.5个百分点。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新开通上海、广州等航线,通航城市达到8个,国道G570和省道S301线、S308线过境段建成通车,改造完善农村公路1024公里,市区建成主次干道76条177公里,行政村“两通”任务提前完成。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累计改造棚户区6.68万套、老旧小区1246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全省前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4%。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入围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领域支出达到财政总量的80%。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率先消除大班额,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市中心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远程医学信息平台覆盖县乡,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企业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下足“绣花功夫”,描绘出一幅幅产业富、环境优、人文美的生动画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金昌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不懈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教育、基础建设、医疗卫生、供水、交通、人居环境等民生事业发展迅速、成果斐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让全市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重法治 转作风 勇担当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我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法治金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一张新型社会治理的发展蓝图日渐清晰,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金昌人民,一首凝聚着全市人民心力的和谐曲流淌着欢快的音符。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依法治市全面实施,“七五”普法顺利完成,制定实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各4部。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金川区、永昌县分别被列为全国、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顺利完成第九、第十次村委会和第六、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金川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永昌县被民政厅确定为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平安金昌建设成效明显,扫黑除恶扎实推进。市场监管规范提升,率先完成市县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审计、统计、人防、气象、供销、公积金、地方志、残疾人、防震减灾、邮政通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幼妇青、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强化制度执行,不断完善“三亮”、重点工作推进、抓项目促发展等制度机制,较真碰硬,严督实查,靠制度保落实。同时,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着力深化“清廉金昌”建设,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一条条敢于动真碰硬的举措相继推出,反“四风”不断向实处着力,向细处延伸,以“准狠韧”的劲头,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只要紧扣时代主题,坚持把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理念、工作标准和奋斗目标,产业围绕转型布局,项目围绕转型招引,要素围绕转型配置,城市围绕转型发展,社会围绕转型治理,就一定能够答好新的时代答卷,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文:记者 刘伟业

(金昌日报官方公众号)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