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人•丝路情”网络名人眼里的文明金昌人

“丝路人•丝路情”网络名人眼里的文明金昌人

9月22日至23日, 本报记者跟随“丝路人•丝路情”网络名人甘肃行主题采访团,深入金昌的角角落落,来发现这座城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生动实践、先进经验和特色亮点。

跟随采访团,来看文明金昌文明人

在市区天津路上,天津路街巷长王森远向采访团成员介绍我市街巷长工作职责和文明劝导等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市坚持把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作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城市的重要遵循,全面推行了“街巷长制”,将市区所有主次道路纳入管理范畴,推动“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为实现常态化整治、长效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助推城市清洁向城市文明的革命性转变。

金川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王发宏在接受采访时,主要从城市精致管理方面谈了金川区今年出台的一些制度和取得的成效。

跟随采访团,来看文明金昌文明人

金昌市民郭红梅正在遛狗,她对媒体团说,现在每次出门遛狗都会牵狗绳,作为金昌市民,不文明的行为一定要杜绝。

在养犬管理方面,记者了解到,我市紧紧围绕宣传到位、场地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养犬管理各项工作。广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修改完善《金川区贯彻落实<条例>各责任单位职责清单》,确保检疫免疫、登记年审、疫病防治、违法查处等各个环节责任明晰;为家养犬办理《养犬登记证》3100余个,协调打造并于8月1日启动运行智能实名养犬管理系统,实现执法、养犬人及相关责任单位信息共享;成立2个犬患治理小组,对流浪犬只进行密集式抓捕,对违法养犬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截至目前,共查处违法养犬行为1000余起,抓捕流浪犬400余只,市民文明养犬意识空前提高,流浪犬数量日益减少。

跟随采访团,来看文明金昌文明人

走进金川区昌荣里社区,一群身穿红马夹的志愿者手持扫把正在打扫楼道,擦拭垃圾桶,清理墙面上的野广告,77岁的市民朱新斌对小区的变化看在眼里,喜上心头,立即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小区的垃圾进行清理,他高兴地说:“环境变好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提升了。”

金川区昌荣里社区书记姜佳丽向采访团介绍了包帮部门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

城市管理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民动手、人人参与。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共有117个包街单位奋战在打造“五好街道”一线,15万人次党员干部踊跃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形成了各级干部带头抓、带头干,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浓厚氛围,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意识,形成了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创建成果全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社区居民朱新斌介绍了开展包帮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小区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跟随采访团,来看文明金昌文明人

在昌达花园,“橄榄绿”遇上“志愿红”,成了这里最靓丽的风景线,15名退役军人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倡议下,开展志愿“包帮”活动,他们不忘初心,退伍不褪色,诠释着的奉献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采访团还来到隔壁的紫金花海中徜徉,亲身感受记录着金昌这座文明城市的独特魅力。

我市以街道为单位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在六个街道26个居委会145个居民小区共设置生态环保小屋123个(含19个改造的小木屋),配套智能回收箱11组、发放垃圾投放卡(绿叶卡)8万余张,居民在规定时间段内通过刷卡或扫码开箱投放垃圾。

在22区环保小屋,其负责人介绍,以前,居民自家的可回收垃圾得叫三轮车来拉,现在有了垃圾分类集中回收点,到楼下就可以对垃圾进行回收分类,还可以积分兑换物品,居民不但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还树立了环保卫生理念。

跟随采访团,来看文明金昌文明人

位于天津路的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门口,四辆清扫车和洒水车缓缓通过,路面顿时变得干净了起来,一个个橙色的身影推着垃圾回收车,提着垃圾收纳匣,穿梭在马路上打扫卫生。

我市创新环卫工作理念,树立“精心、精细、精美”的工作原则,深化“共管共治共享”的管理理念,探索生活垃圾收集“定时定点” 的工作办法,制定机械车辆“定时定路”的清扫制度,一举转变过去粗放式作业理念,切实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传导到环卫作业链的全过程,极大促进了城区环境卫生工作质量大幅提升。

跟随采访团,来看文明金昌文明人

采访团一行沿着陈金公路驱车来到金川区双湾镇龙寨村,一排排新式住宅整齐划一,庭前后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废弃的围墙描绘着村里的变迁,变成了有故事的“文化墙”,田间地头一片丰收的喜悦,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该村“巷长”制的实施。

金川区双湾镇龙寨村创新工作方法,以制度约束长效、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以积分管理鼓励促进、以交叉评比互促共进、以红黑榜促改、以奖罚机制促干,在摸索中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奠定了基础。

文/ 图 闫婷婷 刘海燕

(金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