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产业互支互促 村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脱贫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平凉 > 正文

灵台产业互支互促 村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脱贫

原标题:灵台产业互支互促 村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脱贫

9月21日,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兰州举行。图为成就展开幕式现场。张婧 摄

9月21日,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兰州举行。图为成就展开幕式现场。张婧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2日电 (张婧)“十年前,村上的种养殖户‘单打独斗’,养殖没技术,种植缺经验,销路也一筹莫展,产业发展根本不成规模,经济效益无从谈起?”21日,甘肃平凉市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姚军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村民们以合作社为单位,“抱团”发展,牛场所产牛粪免费投放给村上果农,不仅降低农户发展果产业的投资成本,还促进果产业向有机化发展,实现了牛果产业互支互促、融合发展。

当日,灵台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就展在兰州举行,这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甘肃日报社共同主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的发布活动和成就展,当日活动全方位展示了灵台县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和沧桑巨变。

灵台县因村制宜,发展养牛、苹果、蔬菜,以及劳务等主导产业。图为养殖户在牛圈喂牛。(资料图)灵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灵台县因村制宜,发展养牛、苹果、蔬菜,以及劳务等主导产业。图为养殖户在牛圈喂牛。资料图 灵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姚军福说,面对“基础差、贫困面大,但有种养殖传统”的北张村,他决定以牛果种养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头建厂养牛的他通过找人借钱、银行贷款、请教专家等方式,克服了无地可用、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困难,从一个养牛门外汉变成“土专家”。现在,他的牛场已有7座牛棚,占地50亩,常年牛存栏500头以上,年净收入520万元以上。

当养牛有了起色之后,姚军福于2013年成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着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得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按照入股配股的形式对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进行分红,同时,他还将农户分散养殖的肉牛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回收,育肥后再外销,同时,对有养殖意愿但缺乏资金的农户,由合作社其他成员担保,给农户免费提供基础母牛,公司负责配种,产犊后由公司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收购,确保分散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实现互惠双赢。

灵台县因地制宜发展苹果产业。图为农民采摘“丰收果”。(资料图) 灵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灵台县因地制宜发展苹果产业。图为农民采摘“丰收果”。资料图 灵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另外,合作社还吸收本地富余劳动力,参与牛场各类劳动,公司常年雇佣劳动力12人,其中贫困户9人,饲草种植、青贮等农忙季节用工120人以上,全年累计支付劳务费40万元。”姚军福说,通过邀请牛果产业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理论培训、现场讲解、基地实训等方式为上良镇年培训贫困户劳动力300多人(次),帮助贫困户掌握致富技能,实现稳定脱贫。

会议披露,该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因村制宜,大力发展养牛、苹果、蔬菜,以及劳务等主导产业,还探索搭建了以管理服务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国有产业扶贫投资公司、行业协会为主体的“三台一司一会”农业产业投融资体系,扶持建办龙头企业1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9户、家庭农场148户。拓展深化“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贫困户通过入股、配股、劳务等途径,与企业、合作社结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灵台县委书记刘凯说,该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秦陇交界处,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建档立卡时,该县有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55万户5.83万人,贫困发生率27.39%,后经该县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工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至2019年底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脱贫15380户5141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9%,较2013年下降27.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