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聚焦甘肃扶贫 讲述元古堆战“贫”故事
甘肃
甘肃 > 资讯 > 正文

《焦点访谈》聚焦甘肃扶贫 讲述元古堆战“贫”故事

自动播放

8月17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的战“贫”故事,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这个三面环山、气候阴湿,曾被称为“烂泥沟”的贫困村,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作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后,便走上了抱团发展、产业致富的大路,人均可支配收从2012年的1465.8元,增加到到2019年的10789元,在2018年,该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元古堆村新貌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元古堆村新貌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如今,已是元古堆村村委会主任的郭连兵见证了家乡的“蝶变”。但仅仅在几年前,通加工收购中药材一年能挣四五万块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有钱人”的他,看着村民们贫穷落后的面貌,想拉扯一把,却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基本上就是小富即安,把自己能过好就不错了,当时有东西也拉不出去,外面的也进不来,有帮村民的心思,但是确实办不到。”郭连兵说。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离开时跟当地群众说,党和政府会关心和帮助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元古堆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元古堆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总书记的话,让郭连兵和村民都燃起了希望。“听到总书记的嘱托,深受鼓舞,我就感觉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村上的发展,为群众抱团发展产生了想法,有触动。”郭连兵说。

路修通了、吃水有保障了、房屋亮堂了……在当地政府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村里慢慢开始有了变化,郭连兵看到这些,也鼓足了干劲,主动参与到村委会的工作中。

他的积极主动,乡亲们都看在眼里,纷纷推荐他参与村委会的工作,2013年当上了村主任助理,2014年换届,他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2014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群众怎么能致富、增收,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大难题。郭连兵介绍,当地人过去主要靠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为生,也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中药材和食用百合,但由于种植投入大、市场不稳定、交通不便,导致规模一直上不去。

村民曾玉成一家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家地里麦子也种,油菜也种,药也栽一点,但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只够管饱。

但当地政府很快找到了法子,在帮助村民改善基础设施以后,引导村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中药材和食用百合,对缺乏发展资金的贫困户提供精准扶贫贴息贷款,不断扩大中药材和百合的种植规模,几年下来,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元古堆村种植的食用百合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元古堆村种植的食用百合 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我一开始贷了5万元的专项贷款,种了百合,一年比一年的种植面积大,2016年百合卖了六七万元,2018年2月份,又在村里租了20亩地栽了百合。”曾玉成说,现在靠着种植百合和家人外出务工,一年能赚七八万元。

如今,元古堆村百合种植的面积由过去的零星种植扩大到1500亩,到百合收货的季节,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干劲十足。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中药材、百合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村民齐心协力发展产业,来自土地的产值有了大幅提高,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部分农用机械的使用,一部分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村里富裕的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元古堆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刻在墙上,也记在心里。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元古堆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刻在墙上,也记在心里。央视《焦点访谈》截图

此外,当地政府通过人社部门,抓住农闲时间,给农民搞技术培训,2019年,元古堆村有七八百人通过外出务工的渠道增收。

谈及元古堆村的巨变,渭源县副县长潘学明说,正是当地政府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党和政府的关心,带到群众身边,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让困难群众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