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节子舞
甘肃
甘肃 > 旅游 > 游记 > 正文

插图:叶雷

20世纪90年代末,我着手编撰《金昌表演艺术》一书,从各处蒐集来的艺术资料中,有一本《金昌市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资料本》,是1987年10月出刊的油印本,收录有《节子舞》,对人物造型、服饰、道具,以及打击乐、表演动作、场面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虽说有些大致了解,但终究没有亲自看过节子舞表演,缺乏感性的认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说据《河西志》记载,节子舞宋代就有演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地传说,有一位苗庄王被敌方围困在祁连山中,遇一队手持节子的神兵搭救,杀出重围,转危为安,从此便流传下了节子舞。

2000年初,国家旅游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6月中下旬在兰州举办甘肃省“敦煌百年·黄河风情旅游节”。曾任永昌县委书记、时任省旅游局局长的贾笑天,指定要金昌市拿一台表现骊靬文化的节目。金昌市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永昌县,市文化局指派我去永昌县协助策划。

我是戏剧编剧,对歌舞编创外行,最后和县上协商决定,让我和县文化局长去兰州请人做编导。请的是敦煌艺术剧院的编导晏建中。晏建中是著名舞剧《丝路花雨》编导之一;1994年中国第四届艺术节开幕式《黄河潮》的主创人员之一;1996年,在金昌市举办的甘肃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共创辉煌》总体策划和主创人员之一。那年我在省九运会表演筹备处工作,和晏建中打过交道,对他的艺术功底、业务能力比较了解,所以找了他。

说明来意后,晏建中答应帮忙,接着询问金昌市有没有地方特色的舞蹈,文化局长重点介绍了永昌节子舞;晏建中听后很感兴趣,于是三人一起到了永昌。第二天,我们在市县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赵定庄。村委会主任接待了我们。那天星期天,表演是在小学的院子里进行,演员穿着村里自制的服装表演了一遍。晏建中看完后问我:“设计省九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时,你知不知道这个舞蹈?”我说:“我也是第一次看。”他说:“如果早知道有这个东西,用上多好。”他意犹未尽,又表演了一遍。

表演者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前冲后俯,彩绸随节子上下翻飞,再加上变幻莫测的阵形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和“嗨!嗨!嗨!嗨!”的呐喊声,使人身如亲临千军万马的战场。晏建中和我都被那激情澎湃、狂放张扬舞蹈动作,勇武豪放、刚健威猛的艺术特色所震撼。他和我说,不管民间传说真假如何,但这个舞蹈从人物造型、服饰、道具,以及打击乐、表演动作,都是以武术、阵法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表演形式,看来的确与战争有关。

回到县上,议定由晏建中运用节子舞表演元素,设计一场名为“鱼鳞阵”的广场舞蹈,表演人员大约80人,边表演边行进;聘请服装设计师按照古罗马兵士装束设计和制作服装和盾牌、宝剑;聘请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的作曲家设计音乐并做MD。这些前期工作,都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化妆师是武威歌舞团的高振生。

到了规定的时间,除服装和道具没有到位外,其它各项都已具备。晏建中设计好了场面和动作,还带来兰州歌舞团的编导安菊花。安菊花负责排练,我在现场协助排练。舞蹈排了近一个月,表演时间为8分钟,名曰《骊靬古韵》,于2000年6月16日参加了甘肃省“敦煌百年·黄河风情旅游节”开幕式的广场演出,获特别奖。2003年,在甘肃省举办的第二届群星艺术节上,《骊靬古韵》获银奖。

2001年,我向金昌电视台介绍了赵定庄节子舞,台领导和编导商议一定要前往当地看看,于是8月的一天,我们来到了赵定庄村,接待我们的还是那位姓王的村委会主任,十几个人就在他家的院子里表演,没有穿服装。大家看后觉得很好,决定拍专题片,同时让我写解说词。

赵定庄节子舞是金昌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又称永昌节子舞。主要流传于永昌县新城子镇及周边村镇,目前最出名的是赵定庄节子舞队,该村男性村民几乎都会表演。

至今我们所能了解到的,节子舞最早的名艺人为霍八爷,新城子镇人,其事迹知之不详,活动时间大致在光绪至民国年间;接其衣钵者是他的徒弟新城子镇西湾村人张文成。张文成艺名张美儒,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初四,种地之余兼搞皮匠生意,15岁拜霍八爷学艺,初学社火表演,还练武术,表演动作干净利落,后专攻《节子舞》《碰鼓子》。霍八爷去世后,他成为当地有名的社火组织者和表演者,20世纪80年代还给当地社火队作指导,1993年去世。

其后《节子舞》的传承者是新城子镇赵定庄村赵振铎。他生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六月,农民,16岁拜师学艺,1956年他曾带领赵定庄村节子舞队,到兰州参加全省民间文艺会演。《金昌市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资料本》收录的《节子舞》,其中的锣鼓经、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及表演动作、场记等资料,都是由赵定庄村节子舞队和赵振铎等人提供的。

《节子舞》人物造型是中国武士,化生活妆;穿黄色对襟镶边服装,头系黄巾,穿黑布鞋或薄底靴;以4人组成一个表演单元,具体表演时或32人或64人,可根据场地大小增减表演单元。指挥全场表演的是膏药匠,穿红色上衣、红色灯笼裤,系黄色腰带,戴红色尖顶帽,挂白色长胡须,右手持拨浪鼓、左手举膏药网子,俨然是军队的指挥官。主要道具节子,用80厘米木棍做成,漆成红色,距两端十公分处各挖空三厘米,串以铜钱数枚,表演时嚓嚓作响,两端系以彩绸;这个节子,是由短棍演化而来。基本表演动作有猛虎抱头、鹞子翻身、魁星提斗、犀牛望月,上护其身,下护其马;基本队形有二龙戏珠、韩信点兵、巧打四门、群雄聚会等;也都类似于军事术语。节子舞伴奏乐器主要是打击乐,有鼓、镲、锣三种,有快七锤、慢七锤之分。

赵定庄村的节子舞,原来是有组织的,名为“校场会”。入会之初祖先是干什么的,子孙后代也干什么。所以扮膏药匠的,司鼓(锣)的,司镲的,都是一姓单传,不传外姓人。如今的王膏药匠、郭打鼓、柴打镲,都是祖辈相传。其他扮演武士的角色则没有限制。 

金昌电视台开始录制节子舞专题片,我把节子舞的资料交给了编导。专题片中加入的音乐是永昌民歌。其后,专题片在央视七台播放,甘肃雪芹图文设计制作有限公司还出了电视纪录片盒带。

这一下子名气大了,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2008年8月18日晚,甘肃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陇原欢歌》中,就有节子舞这个节目。2009年,永昌节子舞入选第二批甘肃省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赵振铎是代表性传承人。

赵定庄节子舞的保存和传播,第一要归功于当年《金昌市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资料本》的采编者,给我们留下了这个最原始的记录稿本;第二要归功于金昌市电视台,一部专题片给我们留下了节子舞原汁原味的音像记录,使它走出了偏僻的村落,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第三要感谢晏建中,他首次把它搬上了甘肃的表演舞台。

以后节子舞的演出中造型、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体是武士造型变成了兵士造型,但舞蹈动作并没有脱离原来的基本框架。2012年8月20日,在“中国·金昌首届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金悦演艺公司演出音乐舞蹈诗《骊靬神韵》,其中有鱼鳞阵舞表演,由原来的中国武士造型,变成了罗马兵士造型。

网络上有人说:节子舞就是霸王鞭;更加以讹传讹的是:节子舞源于骊靬人的鱼鳞阵等等。以至于让不明底细人分不清哪是节子舞,哪是鱼鳞阵舞。作为这些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有义务告诉世人,霸王鞭的道具虽然和节子舞相似,但二者绝不雷同,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表演形式。另外,鱼鳞阵舞只是利用节子舞的元素编创的,这在艺术创作中司空见惯,无可厚非;但节子舞跟所谓“骊靬文化”没有丝毫关系。节子舞流传了上千年,表现的是底层民众生命的张力和韧性。之所以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因为它是金昌的“土特产”。

遗憾的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甘肃卷》收录了《碰鼓子》,却没有收录《节子舞》。

(总监制:贾得梅 监制:王晓银 审核:苏胜才 责编:解晓静 编辑:赵琴

(金昌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