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甘肃“税力量”支持“五小”产业蹚出脱贫大门路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甘肃省税务部门组织实施了182个帮扶项目,303名税务干部组成155个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要求,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走亲入户解忧纾难,重点扶持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发展,推动“短平快”增收小产业成为脱贫致富“大门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甘肃省税务部门组织实施了182个帮扶项目,303名税务干部组成155个帮扶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要求,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走亲入户解忧纾难,重点扶持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发展,推动“短平快”增收小产业成为脱贫致富“大门路”。

心贴心真心帮扶

同心种出“增收苗”

太阳刚爬上山,在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三墩村的枸杞种植田里,农户们忙着采摘红透的枸杞。

酒泉市税务干部和帮扶户一起采摘枸杞

只有找到适合的产业,才能让群众长期脱贫、真正致富。三墩村是国家税务总局瓜州县税务局的重点帮扶村组,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盐碱地,农作物产量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税务帮扶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老乡们一起谋划致富经,结合当地实际,着力培育特色增收产业。

在多方努力下,通过改良土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陆续在盐碱地上栽植枸杞4200亩,昔日盐碱地结出今朝“致富果”,枸杞干果年产量达84万公斤,枸杞种植户年均收入64122元,助力实现整村脱贫。

三墩村村支部书记李忠感慨道:“这两年在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我们通过红枸杞综合示范点建设,为不少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效益。销售自己种的枸杞免税,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扶贫产业发展壮大的隐形力量!”

近日,厦门对口扶贫临夏州的首批“高原夏菜”,跨越2500多公里正式“登鹭”销售。临夏当地困难群众积极利用空闲场地、庭院和棚舍等,发展蔬菜、瓜果、草莓等庭院经济,税务帮扶干部落实“一户一策”,强化学习培训、示范带动,送去税收政策“红包”,推动庭院小产业成长为致富大产业。目前,临夏县正全力打造3万亩高原夏菜基地。

临夏百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有机蔬果和花卉的种植销售,是当地小有规模的“扶贫车间”,为30多户贫困家庭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临夏县税务局干部“一对一”开展政策宣传,并就发票开具、申报表填写、社保费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手把手”辅导。

企业负责人鲁振才表示:“税务干部及时将税收政策送上门,有税收、社保费等优惠政策的助力,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贫困人员优先就业。”

“他现在又有新的想法,计划另选厂址加大养殖规模,预计出栏500头。”远中村帮扶第一书记唐友先口中的“他”就是村里的陈邦东。

2013年,陈邦东还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税务总局武山县税务局派驻远中村帮扶队唐友先多方联系,带陈邦东先后参观考察张川养牛场、洛门养猪场、马力养鸡场、甘谷花椒种植园。一番细细盘算,最后选定“种植+养殖”。

说干就干,缺资金、没技术怎么办?唐友先积极帮陈邦东申请到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为他联系农技特派员做技术指导。同时,发展双沟覆膜种植玉米,养猪饲料实现了自给,节约了成本。2014年以来,陈邦东年均种植玉米2万多斤。

就这样,2018年,陈邦东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清了扶贫贷款5万元。现在,家里还养殖了5头母猪,肉猪存栏32头,今年预计出栏70头,净收入可达18万元。

税费“优惠券”落袋

“小手工”编织脱贫梦

“慢工出细活,大家在上色的时候一定不能急,注意深浅变化……”在张掖市高台县九发妇女民间手工制品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里,十多名“女艺人”正边学边制作麦秆画。

这些年,姚艳玲看中了“小手工”的大前景,通过免费培训,带领当地留守妇女走上了致富路,从单打独斗慢慢发展为专业化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从事剪纸、丝带绣、麦秆画、串珠工艺、彩岩画、立体绣等多种手工艺制品的制作销售,现已发展固定社员40多人,培训贫困户330余人,带动特色技能家庭201户,户月均增收800元以上。

税务干部走进合作社“巾帼扶贫车间”了解复工复产情况

受疫情影响,合作社一度停业好几个月。复工生产后,合作社收入也不到上年同期的一半,税务干部“线上”宣讲小微普惠性减税和疫情期间最新优惠政策,并就规范财务核算、增值税发票开具及纳税信用评价等提供“把脉问诊式”专业辅导。今年前5个月,合作社享受减税4.64万元。

“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扩大合作社的生产规模,安排更多贫困人员来我公司就业,希望让更多人一起脱贫致富。”合作社负责人姚艳玲说道。

庆阳香包,又称“耍活”“绌绌”,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些年,1965年出生的刘兰芳带领老区姐妹们把“小香包”做成了大产业,带动8000多户农户利用空闲场地及闲置房屋,加工庆阳香包。

“税务局就是咱的娘家人,公司成立初期,很多业务操作不会,西峰区税务干部就上门辅导,今年减免税款2万多元,我们将这笔钱用于购置中草药,成功研制出‘防疫平安香包’,并将首批捐赠给武汉中心医院,纯手工防疫香囊依然是工坊主打产品之一。”刘兰芳说。

通过主动服务扶贫产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小手工”发展壮大,刘兰芳的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培训“陇原巧手”2000余人,带动近万人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这些年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让我们真正实现了‘无忧’办税,去年就减免了8200元税款,我将带领更多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学习手工针织,让她们有一技之长,早日过上小康生活。”黄河石林巾帼巧手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兴萍信心满满地说道。基于“企业家+专业公司+妇女”发展模式,该公司3年来带动2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脱贫。

“税力量”全力支持

在家门口发展致富产业

7月的“藏王故里”卓尼县正是旅游的好时节。当地村民利用自家房舍,开设藏袍、洮秀、香包以及具有藏族特色的饰品销售店,小商店、小旅馆搭上旅游“快车”,正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随着卓尼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藏袍等衣饰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我们雇佣本地建档立卡户的妇女,手工地道,产品质量有保证,每年每人可增加收入7500多元。今年4月开始做网络直播,产品卖到了法国、印度等国家,牵扯到开具发票等业务,税务局专门指定了一名干部指导我们涉税业务,很用心。我有信心打造我们本土特色品牌‘炫格尔’。”青年创业者才让拉姆说。

在国家税务总局广河县税务局精准扶贫联系的徐牟家村,谈起建档立卡户马麦麦的脱贫之路,税务干部马春梅可是了如指掌:“马麦麦是2013年纳入建档立卡的,通过摸排走访,我觉得她有想要致富的决心,就主动帮她联系拉面技能培训班,还帮她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现在她在重庆开着一家兰州拉面馆,收入稳定,2018年就脱贫了。”

目前,广河籍人员在全国各地开设牛肉拉面馆2831家、油炸食品店32家、甜醅生产加工点135个,带动3630户贫困户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位于秦安县魏店镇的张坪村,是一个典型的西北小山村。沿着蜿蜒的硬化道路驱车向前,在“嗡嗡”的蜜蜂指引下,国家税务总局秦安县税务局的帮扶干部郭继红又来到了帮扶户张胜喜家中。

张胜喜向帮扶干部介绍自己家养蜂以来的变化,畅谈甜蜜生活。

张胜喜,张坪村“有名”的贫困户,长子自小患有脑瘫,次子和三子在外上学,一大家子的负担都落在他一人肩上。2013年,张胜喜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二类低保政策兜底。2019年,秦安县税务局开始对口帮扶张坪村,从那时起,帮助张胜喜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好日子就成了税务帮扶干部最挂念的事。

“输血”不如“造血”。在几番走访后,帮扶干部郭继红根据张坪村野花繁盛、蜜源丰富的地理优势,为张胜喜谋划蜜蜂养殖的产业发展路子。购买蜂箱、引进蜂种、联系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技术,郭继红帮助张胜喜把蜂巢建了起来。同时,又积极争取“五小”产业财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3000元,帮助张胜喜扩大养殖规模。2019年下半年,张胜喜的蜂巢产出蜂蜜75斤,收入9000余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购买了32个蜂箱,房前屋后摆放的整整齐齐。看着成群的蜜蜂飞进飞出忙着采蜜,张胜喜喜上眉梢。

“在咱税务干部的帮助下,我的日子就像这蜂蜜一样甜哩。”张胜喜一边欣喜地说,一边熟练地将刚割下的蜂蜜装进蜜罐。(甘肃税务官方公众号)

[责任编辑:林婷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