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带你直击现场:甘肃“简牍之家”建得咋样了?


来源:新甘肃

自动播放

7月12日上午,雨霁天晴,兰州清新如昔。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东南角的一处施工现场,两台混凝土泵车将长长的“臂膀”伸进建设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实施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作业。

原标题:给甘肃简牍一个完美的家——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现场见闻

7月12日上午,雨霁天晴,兰州清新如昔。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东南角的一处施工现场,两台混凝土泵车将长长的“臂膀”伸进建设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实施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作业。

1594566593262083161.jpg

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现场 通讯员杨发仁 摄

这处施工现场正是火热建设中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甘肃素有“汉简之乡”之美誉,数万枚出自河西走廊的汉简明确而详细地记载了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军事防御、邮驿交通体系的支撑措施,以及与中亚、西亚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巨大。甘肃简牍博物馆现收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其中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总计39465多枚,汉代帛书、悬泉西汉纸、汉代毛笔、屯戍用品及其它文物10664余件。但由于受收藏保护场所限制,甘肃简牍博物馆一直存在着“有馆无舍、馆展分离”的发展瓶颈。2019年9月,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根据工期计划安排,今年8月底,工程将实现部分主体封顶,明年8月竣工交付。”项目承建方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一级项目经理、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平顺告诉记者,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设计为地下一层、地上主体四层结构。受今年疫情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工期十分紧张。

“除了工期紧,我们还面临着诸多具体的施工细节难题。”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芳军说,该工程虽然体量不大,但由于设计结构形式复杂、造型构件较多,加上抗震等级高、部分空间结构跨度大、工程桁架结构拼装复杂等难题,使得每一步施工都“如履薄冰”。

1594566602512034278.jpg

甘肃简牍博物馆效果图(承建方提供)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简牍为专题的省级博物馆,也是一个百年公共文化工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每一处工程建设都必须经得起考验。”李芳军说,为确保安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按规定邀请甘肃省专家库专家对超危大工程进行技术论证和指导,与此同时,项目部内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攻关团队,全力攻克施工难题。

该工程现场技术负责人张祺告诉记者,为确保工程达到特一级抗震要求,按照设计要求选用规格较高的工程钢筋,以及使用钢结构屈曲约束支撑做为双保险,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筋用量达到135公斤,约为普通建筑相同面积钢筋用量的两倍。钢筋密度大,混凝土浇筑时就必须对混凝土骨料粒径严格把关、精细要求。

上午11时许,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项目地下室第一流水段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意味着该工程距离主体完成又近了一步。

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部有一个工地学校,之前多为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今年,学校课程中增加了“简牍文化学习”的内容。

1594566614799088623.jpg

甘肃简牍博物馆效果图(承建方提供)

“甘肃简牍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还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真迹珍品,我经常给施工人员讲,我们建起的这座建筑里,每一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所以工程质量一点儿也不能马虎。”35岁的项目部经理武永丽此前多参与铁路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她参与的第一个公共文化项目。起初,她甚至不知何为“简”、何为“牍”,如今,通过学习,她也成了“半个”简牍“专家”。

武永丽的案头,放着一本樊锦诗的《我心归处是敦煌》。今年,这本书在整个项目部被争相传阅。武永丽说:“简牍文化与敦煌文化一起孕育了深厚历史底蕴的甘肃文化,作为工程参建者,我们必须要学习一种特殊的文化情怀,力争给甘肃简牍一个完美的家。”

1594566731279027894.jpg

甘肃出土的汉简(资料图)

[责任编辑:李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给甘肃简牍一个完美的家 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0713/8/wemedia/7d47dc77a9b434058d213256c19f8463d441a76d_size87_w640_h426.jpg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