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凉州攻鼓渊源考——杨家将
甘肃
甘肃 > 旅游 > 正文

非遗文化:凉州攻鼓渊源考——杨家将

一、杨家寨凉州攻鼓子的传承历史

陈有顺先生指出,杨家寨攻鼓子传承人,由于年代久远,元明时期已不可考。清代乾隆初至今,已经传了六代,其传承人大致如下:

第一代:杨生瑞,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

第二代:杨嘉春,生于嘉庆二年(1797年)。

第三代:杨宗丰,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

杨百斗,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第四代:杨俊山,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

第五代:杨万礼,生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

杨泽元,生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

杨芝元,生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第六代:杨录,生于1956年;杨德,生于1956年;杨景元,生于1957年;杨门元,生于1959年;杨万柱,生于1961年;杨万航,生于1968年;杨万平,生于1972年。

目前,攻鼓子传承人有国家级一人杨门元,省级两人杨万柱和杨万平,以及市区级传承人数人,老中青均衡搭配,男女皆有,体现出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

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

凉州攻鼓子国家级传承人:杨门元

二、明代杨家将

王其英先生在《武威杨姓流源与凉州杨家将》一文中指出,武威杨氏传承世袭主要有三支。 第一支为杨胜系。一世杨胜,二世杨斌,三世杨威,四世杨和,五世杨佑,六世杨鳌,七世杨魁,八世杨嘉谟,九世杨光烈。 第二支为杨仲玉系。一世杨仲玉,二世杨达、三世杨能,四世杨鉴,五世杨春,六世杨缙,七世杨淮,八世杨添爵,九世杨愈茂。 第三支为杨税系。一世杨税,二世杨忠,三世杨英,四世杨继隆,五世杨洁,六世不详,七世杨道显。 在明一朝,凉州卫处于与蒙元残余势力——北元作战的前线,重要性凸显,加上凉州卫所的军官世袭制度,大量杨姓子弟世代从军,南征北战,保家卫国,赤胆忠心,功勋卓越,形成了一支军威赫赫的“凉州杨家将”。

杨氏一族,在明代的丰功伟绩毋庸置疑。尤其是杨嘉谟,曾任甘肃总兵,封骠骑将军,其生平事迹有大量实物史籍可证。其家族墓地在今高坝镇蜻蜓村杨家坟庄子,1958年墓地被毁,出土的《杨嘉谟墓志铭》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其府邸所在的杨府巷,府邸早已荡然无存,但街巷名称留存至今。武威市博物馆还藏有两件分别为明天启六年(1626)和崇祯五年(1632)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圣旨)。在张澍的《凉州府志备考》中收录有《杨氏家谱》,在《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明史纪事本末》《明神宗实录》《绥寇纪略》等史籍中也有关于杨嘉谟的零散记述。

宋代杨家将影视剧照

宋代杨家将影视剧照

三、清代凉州杨氏的变迁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凉州杨家将也随之褪去了耀眼的光环。凉州杨家将后裔为保全子孙,保全家族,只能低调处世,隐忍不发,甚至不惜毁史灭迹,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遁迹市井。 王其英先生在文中指出,据有关杨氏宗谱记载,明末清初,杨胜一支,其八世祖杨嘉谟于崇祯十五年(1642)去世后,其子杨光烈应袭指挥,任中军守备,杨光国任三岔堡守备,杨光裕亦任守备,其弟杨嘉臣加升守备。杨仲玉系,传至九世杨愈茂,袭祖职副千户,官至右军都督(正一品)。以上两支,明亡后,后裔不知流落何处。杨税一支,传至七世,其中杨道显于崇祯元年(1628)世袭凉州指挥,崇祯十七年“死尽节”,其子孙或隐姓埋名,或远走他乡;而杨道焕、杨道兴、杨道昌及其后裔在今大柳镇王城堡务农,数代以后,一直团结和睦,在杨氏大家庭中生活,没有分门立户。 陈有顺先生在《凉州攻鼓子起源考辩及传人杨门元》一文中写道,据今寿登耄耋之年的武威著名书画家、《凉州杨氏宗谱》主编杨新年老先生讲述:据明、清时期《杨氏宗谱》史料记载,乾隆初,因凉州大柳乡王城堡杨氏一族,族大支繁,丁口日盛;又苦于人多地少,不得已之下,经族人商议在本地寻几处土地较广、且有泉水窝子的地方,分批迁移出去一部分房支。当时有迁往四坝镇杨家寨的(“杨家寨”得名亦源于此);有迁往大河驿的;有迁往城区西门外以及新疆等地。其中迁往四坝等地的十一世杨大醇、大章、大昭、大经、大智、大运等六支,分别形成为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小房。繁衍至今达2000余人。

综上所述,凉州杨姓杨税一支传至七世,杨道焕、杨道兴、杨道昌及其后裔便在今大柳镇王城堡务农,后来有一分支搬迁至四坝镇寨子村,并带去了王城堡社火中的攻鼓子道具和技艺。

凉州社火

凉州社火

四、杨家将与凉州攻鼓子

有学者推断,大明一代,凉州杨氏以武将身份镇守凉州乃至甘肃,其出征讨伐之时,定然伴有攻鼓子助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带有家族性质的“鼓舞”,也就是杨家攻鼓子。 毋庸置疑,凉州攻鼓子与凉州杨家关系密切。然而,凉州攻鼓子是否由明代“凉州杨家将”创造,还值得商榷,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舞蹈《池哥昼》剧照(其头饰与凉州攻鼓子鼓手的有点相似)

舞蹈《池哥昼》剧照(其头饰与凉州攻鼓子鼓手的有点相似)

(武威文体广电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