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迈向大智能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云上广交会”和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相继成功举办。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之下,各国惆怅未来经济发展何去何从之时,中国的数字经济呈现出五大鲜明的发展趋势。

原标题:评论丨迈向大智能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刘玉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近日,“云上广交会”和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相继成功举办。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之下,各国惆怅未来经济发展何去何从之时,中国的数字经济呈现出五大鲜明的发展趋势。

外贸行业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升级

此次“云上广交会”不只是在疫情影响之下的一次数字化尝试,更充分表明数字化转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全面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本次广交会2.5万家企业参展、180万件商品在线、24小时全球带货、数十万全球采购商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外贸从业人员在此云集,这是全球数字经济的盛宴。本届广交会不仅仅是一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更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建设转型升级的一次集中展示,吹响了中国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号角。

外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数字化转型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加交易机会。以前企业参加广交会,需要派若干人员到广州,出差成本涉及食宿费、摊位费、线下场地的布置费、实体样品运送费用等等。而线上参展却省去了这些环节,省钱的同时也更加便捷。此外,直播的素材可以反复利用,并且可以在多平台、多渠道传播。这是线下实体会展难以实现的优势。

二是云端化的广交会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群的应用,给未来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想象空间。数字化让外贸产品信息更加精准高效地在需求方面前呈现,是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式重新打开了传统的外贸活动,迸发出来全新的创新活力。例如本次云广交会,依托5G、大数据等技术,能支撑500万个一对一网上洽谈室24小时在线洽谈。这是线下交易会难以做到的。从大趋势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将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智能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云端”火热:40家网站及平台直播,开幕式在线观看人数高达5860万人、总浏览量达3.92亿人次。

本次大会充分展示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反映了智能化产品开始加速从小众、概念化向大众化消费产品转化的市场趋势。智能化不仅体现在制造领域,也正在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等关系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全新动能。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正率先迈入大智能时代。以天津为例,据统计,2017年以来,天津在世界智能大会上共签署200多项合作协议,累计投资额2610亿元,一大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实施。目前,天津智能制造企业数量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0%。我国各地区的智能化升级正全面开始迈入快车道。

智能化带动国际市场更加多元化

过去,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国际市场布局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不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不断推动国内外市场协同增效发展。

“一带一路”的市场合作进一步融合,发展迅速。本届广交会继续设立了进口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参展企业占比达72%、参展产品数量占比为83%。产品内容涵盖了电子家电、建材五金、面料家纺、家居用品、食品饮料等多门类、多层次的市场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被中国市场所吸引、并将中国市场作为了他们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美市场新老客户云集,热情不减。虽然欧美现在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但欧美采购商新老客户云集,逛云上广交会的热情高涨。据报道,本届广交会开展不到两天的时间,江苏泰州参展企业中便有39家获得订单,其中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额达532.3万美元。疫情期间,欧美市场对中国制造的热情不减。比如对中国制造的移动空调的需求旺盛,使得我们国家一些制造移动空调的企业销售额出现了逆势增长。

新兴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据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信息,广交会云推介活动分别连线了秘鲁、智利、阿根廷、危地马拉、俄罗斯、蒙古国、约旦和黎巴嫩等新兴市场的相关组织和机构。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工商机构负责人对本届云上广交会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每届广交会新兴市场到会人数占比稳步提升。今年,8场针对新兴市场的云推介系列活动共吸引了1400余名采购商和企业家代表参与。

高技术和智能化市场来势凶猛。本次世界智能大会瞄准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产业,共签约项目148个,投资总额超900亿元,其中新动能项目130个,占项目总量近90%。根据赛迪顾问(CCID)的预测,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在行业结构上,随着智能化产业链的不断扩张,物联网的几何级数增长,除当前发展迅速的智慧金融、智能安防等领域外,未来各个行业的智能化市场发展雏形已现。

构建全球化的智能人才体系

在此次天津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表明,我国当前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本地化服务趋势明显;二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三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建设重要性愈发凸显。虽然我国的智能化人才本土化供需体系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如果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目标,预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缺口达30万,特定技术方向和岗位上供需比例失衡尤为突出。

根据《报告》统计,智能人才供需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岗位供需不平衡,其中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企业的高端研发、应用开发岗位人才供给比例失调;二是不同的技术方向供需不平衡,例如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现阶段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在整体需求岗位中的占比分别为39.1%和33.4%,但相关技术方向的人才极度稀缺,人才供需比仅为0.23和0.09;三是不同区域人才供需不平衡,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地区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发展高地,人才需求规模占全国总需求的90.9%,人才供给规模占全国总供给的82.9%。

结合近期云上广交会和世界智能大会的情况看,我国的智能化产业不仅仅是在国内发展迅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着强大市场需求。与传统产业因历史原因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发展差距不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智能化产业在国际舞台上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在高技术竞争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因此为适应我国智能化产业面向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未来进一步完善全球化的智能人才体系,建设产学研的国际化、高流动性智能人才供需生态体系的需求将愈加紧迫。我国在加快培育本土化智能人才的同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高端智能人才加入到创新体系中来。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快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意见》提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并强调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为未来我国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就业人数占比达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数字经济发展的用户基础越发坚实,数字经济所占比重持续增加。随着新基建的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会进一步提速。

未来我国的数字经济在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的基础上,将不断创造出新动能。

[责任编辑:林婷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