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永昌红山窑文博馆可“玩泥”制陶 咱也当一次“工匠”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清乾隆年间,红山窑制陶业达到兴盛时期,又以王家白窑最为有名,同治年间因战乱灾荒,白窑倒闭,至光绪初年又逐渐恢复。

红山窑的制陶业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年间就有“黑”、“白”窑的传说,即煤窑和陶瓷窑。

清乾隆年间,红山窑制陶业达到兴盛时期,又以王家白窑最为有名,同治年间因战乱灾荒,白窑倒闭,至光绪初年又逐渐恢复。

民国时期,红山窑发展到五座陶瓷窑,即:李家窑、马家窑、柴家窑、王家窑和福顺禧(商号)窑。主要烧制缸、盆、罐、坛等粗陶,也做一些“白碗”之类的细陶。因生产陶瓷,又有商号,有顺口溜说:“红山窑地方小,三座铺子五座窑”。

解放后,红山窑的白窑主要烧制水缸、菜坛、花盆等日常生活用品,大多销往周边市县,在当时极大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

近年来,红山窑镇党委、政府抢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利契机,致力于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永昌制陶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全力打造建设了窑文化博物馆和制陶体验馆,旨在让更多的人现场感受和体验窑文化和制陶的魅力,传承红山窑陶窑文化和手工技艺。

《红山赋》

噫吁戏,伟乎红山!美哉红山!西照焉支,南仗祁连,鸾鸟在望,北连金川。崛地而起,横空万代。丝绸古道,如带而穿。登峰四望,美轮美奂!回溯历史,幽思渺绵,票姚跨马于焉支,马隆筑城于金吕,炀帝会诸侯于大黄,张臣鏖兵于水泉,满堂定羌于北滩。汉长城,高古营,绣花庙,毛忠墓,铁血忠魂留边关。山河炳灵,天开文运,读书育人,世载其英。蔚蔚兮马应龙,皓皓兮曹毓芬,孙安晔晔秀发,白辅宸含章而挺生,永邑之俊杰,凉州之名士,文采风流照四邻。登峰环顾,激情满怀。山川壮丽,原野平展。而最美者,夏日也!麦浪滚滚,摇金穗之离离;绿叶萋萋,展菜花之绚丽,风团花袅袅娜娜,送人惊艳;胡麻花姹紫嫣蓝,摇曳迷眼;妇女穿红挂绿,劳作其间,山歌互答,笑语喧喧,人花相映,风韵无限,亦红山之美观也。而当冬雪飘零,地冻河封,乡民安宅,喜度年终。家有牛羊之育,户有粮油之储。吉日良辰,烹猪宰羊,亲友相聚,置酒屋堂。美酒以觞,鲜肉以尝,丝竹乃发,吹拉弹唱,乡民之乐,其喜洋洋者矣!更者民风淳朴,邻里和睦;道路相让,困难相助;父慈子孝,兄弟相扶,人人读书,知荣知辱;尚义好刚,勤劳简素;精烧陶瓷,驰名西土。红山窑人,志高气足,不懈怠兮,展宏图兮!而红山广场,气象不凡!造型奇特,布局完满,湖呈月牙,桥渡状元,聚贤亭举腾飞之姿,万字灯尽文化之变;回音壁前听历史回音,长廊道上看古今美谭,攀阶梯而悟人生,登峰巅而放胸怀。嗟夫,吾永人不来红山一大憾也;来而不登,更是人生之缺陷。登红山,乐哉!

雄伟焉支山

金昌紫金花海

(金昌日报)

[责任编辑:杨文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