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赵前前:用制度改革激发甘肃经济活力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甘肃如何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目前国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除了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之外,更需要通过制度的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原标题:用制度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甘肃如何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在目前国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除了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之外,更需要通过制度的改革激发经济活力。

用“负面清单+备案制”重塑市场运行活力。当务之急就是抓住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等制度要求,积极申请“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先行示范省(市)”,完善“三张清单”,化传统的“行政许可+审批制”为“负面清单制+备案制”,激活市场活力。

用混合所有制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建成了一批重点重工业项目,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炼、装备制造、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重工业体系。当前,要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和非公经济合作,既可以和本省的非公经济合作也可以引进外来的非公经济,在轻工业产品生产、“大智移云”等新经济产业和甘肃“十大生态产业”等方面着力,快速组建一批规模较大又经营灵活的混合制企业。

用“放管服”改革激发非公经济动力。“放管服”改革本质就是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甘肃改善营商环境任重道远。要真正做到“一网通办”,即切实做到递交一份材料各部门通用;项目审批上重点在“中介”服务(比如设计图、环评等服务)层面压缩时间;商事服务上重点是加强网上服务以及打击线下故意刁难等行为;监管上除了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管外还要重点监督和查处服务企业经营时产生的权力寻租行为。另外,要建立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多问计于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让企业家在甘肃经商办企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用“一县一品”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具体做法可以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根据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列出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重点从轻工业(比如应急产品)、新经济(网红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等)和“十大生态产业”进行细分,从中挑选中100个行业和产品,然后让各县区根据自身优势认领,省市共同培育这些行业和产品,用5至10年的时间,做大做强相关行业及产品。

用“柔性引进+间接费用”打破人才引进和科研瓶颈。现阶段重点是通过“感情留人”和“同工同酬”(即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对本单位同等条件人才也要按照引才政策来执行)留住甘肃自己本土培育出来的科研人才,防止“引来女婿气走儿子”;尊重知识尊重付出,增加人才在甘肃的收入和待遇,避免与行政干部对照来设定工资待遇,增强人才对甘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多用一些柔性引人办法,通过兼职、短期交流、对口支援等各种方式来让人才为甘肃发展服务,通过项目制、任务制的形式让人才为甘肃所用;单位对人才要言而有信,对那些因各种原因必须离开甘肃的人才可以进行挽留,也可以按合同通过调解和法律途径来解决,不能通过行政手段来强行卡留甚至压迫人才。甘肃人才问题要考虑长远,不能杀鸡取卵、涸泽而渔。要改革科研经费制度,增加间接费用,简化报销手续,让科研人员能安心做科研。

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报备制+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对中央文件的解读上和实施政策的制定上,要把眼光和关注点放在中央政策里的那些“可以做”的事,切忌对那些“不能做”的事层层加码,最后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绑死了。建立行政负面清单、报备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大胆做事有闯劲。对县级领导干部遇到的不能确定的事,直接报备到省级,由省级部门予以相关解释。对那些真心想为群众多做事、不怕事的干部要重点关心和保护,重点提拔那些不怕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坚决反对不做事、不惹事、老好人的做事行为。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林婷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