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晒圈儿了!这是甘肃税务干部的“年夜饭”!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大年三十,又到除夕。爆竹声已经响起,此刻,忙碌一年的您,无论是在回家的路上奔波,还是和家人一起正在准备今晚团圆饭,我们都祝您多喜乐,长安宁。

大年三十,又到除夕。爆竹声已经响起,此刻,忙碌一年的您,无论是在回家的路上奔波,还是和家人一起正在准备今晚团圆饭,我们都祝您多喜乐,长安宁。

年夜饭,是一家人的幸福团圆时刻,让我们一起来“康康”全省各地税务干部的“年夜饭”。

“吃了团圆饭,三十晚上熬一宿”。再次祝大家团团圆圆,新春快乐!

全家福甘南州夏河县税务局 安婷婷/制作

炸出来的年味

临近春节,母亲总要做出很多美味的食物来迎接新春,款待亲朋,其中很多食物是用油炸的。用家乡方言,就是炸油果儿,炸麻花,炸带鱼,炸丸子……过年的食物总是和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记忆中的年味就是带着胡麻油味的各类炸品。

家中过年准备年事,一般就是我与父母三人,父亲主要负责采购一些过年用的瓜果烟酒,而我和母亲就在厨房中负责准备过年用的各类食物。其中,炸油果儿最是紧张且富有技巧的一道面点。

将头天夜里发好的面团加上碱面反复揉捏,至面团紧致后切成小块,再用擀面杖擀成一个长方形饼状。接下来就是体现技巧与经验的时候了,用刀在面饼上划四五道,不能到头,也不能到尾,更不能划穿面饼。之后,用筷子将两头一夹,一个炸油果儿的生面形就做好了。

接下来用手轻轻拿起两头,放入五成热的油锅中。就像孙猴子进了东海龙宫一般,油锅瞬间便翻腾了起来,一个个油泡此起彼伏,迅速将生面炸成焦黄色。油顺着油果儿身上用刀划的道渗入油果儿内,没有划道的背面便被炸出一个个鼓起的包,这也是炸油果儿最好吃的地方,那被炸酥的皮儿,酥脆爽口。油温慢慢升高,整个油果儿也被炸熟了、炸透了,用筷子将其捞出,即可食用。

捞出炸油果儿的时间也很有讲究,捞得早了面夹生;捞得晚了,整个炸油果儿就太干,太焦,失去了酥脆的口感。当头几个炸油果儿出锅,趁着热乎,总是会和母亲在灶台旁试吃。因为发面胀肚,往往对后面出锅的其他美食就失去了兴趣。

今年,我会照例配合母亲一起和面,等待面发,然后炸油果儿,炸麻花,过大年。(临夏州永靖县税务局 聂存博)

和谐盛世陇南市成县税务局 剡小东/制作

黄豆芽粉条肉

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就一天天地近了。在年节里吃的菜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黄豆芽粉条肉了,因为这是年夜饭桌上少不了的一道菜。

那个时候,每到腊月,母亲总会把秋天收割晒好的黄豆拿出来,用簸箕把浮尘簸出去,然后把簸干净了的黄豆用一个大瓷脸盆盛起来,让我和姐姐两个人再仔细地检择一遍,把混杂在黄豆里的黑豆和坏了的豆子挑选出来。然后,母亲就开始用清水淘,再漉取黄豆上的浮土,滗尽大瓷脸盆里的水,在装满黄豆的大瓷脸盆上敷上毛巾,把火炕烧得热热的,在装黄豆的脸盆上盖上一个薄一点的褥子,把脸盆放在火炕前面。大约一周时间,黄豆就会长出嫩嫩的芽子来。

大年三十,乡村里响起阵阵鞭炮声,跟着母亲和姐姐在厨房里忙活,对儿时的我来说是一桩乐事。这时,母亲总会给我们炒我最喜欢吃的黄豆芽粉条肉。

炒的时候,母亲先用清水淘去黄豆芽的薄衣,把秋天自己家里晾晒的粉皮用热水泡软,再切好蒜苗,辣椒,把猪肉切成方块,肥的多瘦的少,然后放在油锅里炒。没有多长时间,黄豆芽的清香、猪肉的油香就一下子充满了屋子,黄豆芽粉条肉出锅后香脆可口,色香味俱全,我的肚子跟着黄豆芽粉条肉的香也开始不安分了,毫不犹豫咕咕地叫,好像馋虫醒来在歌唱一样。这个时候,我总是端一个大碗,看着黄的豆,白的粉条,红的辣椒,绿的蒜苗,夹一筷子黄豆芽,脆脆的,再吃几根粉条,滑滑的,再接着吃一块肥肉,鲜鲜的,黄豆芽粉条肉吃了下去,香气还在喉咙里回味,嘴角都溢出油香。春节期间,这道菜不是一般的受欢迎。

整个一个春节,黄豆芽粉条肉就成为老家农村春节菜品的新宠,也成为招呼客人的必须。而老家的黄豆芽粉条肉用料讲究一个“土”字,黄豆是自己家里种的收割的,粉条是自己家夏天在芨芨草上晒的,猪肉是自己家养的。对生活在农村的老家人来说,年夜饭承载着他们农忙季节之外的另一场忙碌,也承载着他们对好日子的期望。

一年又一年,成长到自己要张罗一桌年夜饭的时候,依然依赖母亲的手艺,依赖孩提时的黄豆芽粉条肉。我想,最好吃的年夜饭,应该是自己家里做的。就像黄豆芽粉条肉一样,不仅有食材本身的味道,还有家的味道,是给予家人的快乐、温暖、幸福的味道,是根植于记忆,有自己独特家庭传统的味道。这些味道在岁月里和故乡、乡情、亲情、勤劳、疼爱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留在我的记忆里,时常让我会心一笑,倍感温暖。(酒泉市税务局 刘锋)

鼠年“饺”好运酒泉市税务局 马建媖/制作

过年

对小孩子来说,过年就是一个可以吃好饭、穿新衣、痛痛快快玩耍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大人望攒钱,小孩望过年”,因此那时总觉得过年要等好久好久。

好不容易盼来了腊月,腊月一到便是年关,家家户户也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工作。当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摆上桌时,年也就到了。腊月二十三敬过灶神,全村人就开始为年三十的年夜饭忙起来。对于大人们来说,过年最重要的似乎就是那顿年夜饭了。说来也是,那时物资短缺,一顿年夜饭的食材要准备好几天,即使再穷的家庭,也要准备一顿像样的年夜饭,因而是一家比着一家,看看谁家的食物更丰富、更有特色。

其实,除夕前还有一件事是每家都要做的。那时农村没有多少好吃的东西招待亲朋,煮一锅豆腐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当时,母亲只让姐一个人到屋中帮忙熬煮豆腐,我们几个被告知在院子中悄悄玩,说话不能大声,因为母亲说豆腐很灵性,大声喧闹它就会“跑”了。我们耐心等待豆腐出锅,盛一碗,淋一勺“刺啦刺啦”的熟油辣子美美地吃上一顿。长大了才知道,豆腐哪会“跑”呢,不过是没产生沉淀物罢了。但对于物质极为匮乏那个年代来说,出现这种现象是致命的。

那时,村里大多数家庭年三十晚上的菜是水煮的,豆腐、瓜果、蔬菜叶子都可入菜,与其说是菜倒不如说是小孩眼中最好的零食,吃起来香甜可口。小吃以卤食为主(现在叫玉米糕),原料非常单一,在玉米面中加点糖精蒸熟,按压到有各种花纹的木制模具中即可。那时过年的气氛比现在浓多了,不管走得有多远,在三十的这一天都要回到家中,回到父母的身边,因为三十是一家人团圆相聚的日子。

如今,年近半百的我越来越怀旧了,过年总想带着女儿回到老家去给早已故去的父母亲烧点纸钱,看看老宅子,与叔伯兄弟拉拉家常,喝点小酒,打打纸牌,更让孩子享受群居的乐趣。可惜今年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雨夹雪,加之老宅已无人烟、冰冷清寂,终是没有成行,我只好在回忆中过年了。(平凉市泾川县税务局 刘小军)

[责任编辑:叶海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