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卖掉全部家当 胡中山黄花滩上“开荒”领脱贫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农闲时节,走进古浪县黄花滩村,乡亲们正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技术员讲解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管理技术。提起胡中山,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原标题:【陇人骄子候选人事迹】坚守诠释初心 赤忱抒写担当

     ——记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

农闲时节,走进古浪县黄花滩村,乡亲们正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技术员讲解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管理技术。提起胡中山,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古浪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特别是南部山区山大沟深、干旱偏僻,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就地脱贫难问题十分突出。20多年前,胡中山生活的原井泉乡夹山岭村更是如此。几年间,乡亲们搬的搬、走的走,只剩下100多户最穷的人家,紧紧巴巴地过着日子。

眼前是山,脚下有路。1996年,胡中山被选为原井泉乡夹山岭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贫穷落后的面貌,胡中山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谋出路”的愿望日益迫切。反复实地考察后,他狠下决心:“卖掉全部家当,全村集资,到沙漠边缘打井开荒,闯出一片新天地。”

说干就干,为了鼓起群众搬迁的信心,胡中山向9户困难群众每户写下1万元的保证金欠条,承诺搬下去3年后生活如果好不起来,砸锅卖铁也给每家赔1万元损失费。看到胡中山的努力和决心后,乡亲们心甘情愿地跟随他来到黄花滩村,打井修渠、整地架电、造林修路,在“沙窝窝”里扎下了根。

搬下来还要稳得住。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胡中山积极动员群众建大棚,搞产业。他白天上工地、晚上抓培训,集中连片建成日光温室37亩,全部实现当年定植、当年见效,棚均收入达到1万元,群众发展信心倍增。

2011年,胡中山创建了黄花滩众兴种羊场,发动群众发展规模养殖,种植养殖一起抓。在他的带领下,黄花滩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90%的人家住上了砖瓦房,许多家庭开上了小轿车。

2013年,为引导种植养殖农户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古浪县移民区20多个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胡中山担任党委书记。

“不为群众谋福祉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共产党员不为群众谋幸福就不合格。”这是胡中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带领乡亲通过“党建引领、龙头带动、产销对接、组团发展”方式,使移民区合作社统一品种采购、技术培训、防疫免疫、产品销售,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生产互动、风险共担的良性运行机制。胡中山坚定“要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谋事,为百姓干事”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让黄沙漫天、草木萧疏的黄花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蜕变成了古浪县产业发展的先进村。

20多年的风风雨雨里,胡中山一直把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他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遇到水断了、电断了、乡亲们闹别扭的事,我不出面解决,还当这个书记干什么?”资助基础母羊、赊销建棚材料、寻找打工门路、垫支建设资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胡中山究竟为乡亲们做了多少分忧解愁的事,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然而,正是这份沉甸甸的为民情怀,让他赢得了乡亲的赞誉和认可。

如今,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万亩戈壁上,建起了6568座温室大棚,2018年棚均收入1万多元。在古浪县五道沟千亩日光温室产业园,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入股”的运行模式,合作社统一经营40%日光温室,前3年每年向农户分红3200元,后5年每年分红5000元。同时,公司吸收周边产业工人,工资性收入一年可达2万元。农户自行种植的60%日光温室,公司与合作社在种苗培育、定植管理、技术培训、销售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推进产业园区蔬菜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

[责任编辑:张蓝翔]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