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这位甘肃籍作家 是记录整理《白毛女》故事第一人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不仅因为这位临洮籍著名作家是河北省第一届作家协会主席,更重要的是孤陋寡闻的我今天才知道,他是第一位记录、整理了《白毛女》故事的人。

原标题:李满天与《白毛女》

说起临洮,就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心想这次去临洮蹲点采访,一定要看看哥舒碑。当然,临洮可看之处很多,马家窑文化遗址是要看的,辛店遗址、寺洼遗址是要看的,战国长城的西端起点是要看的,四季“流珠”的洮河是要看的,传说中的“貂蝉洞”是要看的,岳麓书院是要看的,那里的美丽乡村也是要看的……然而,到了临洮,别处都没去,却首先被县里举办的一个展览所震撼,展览的主题是党史教育,其中的一个板块是临洮的杰出人物,或许因为自己是一位文学写作者的原因,在那些星辰样灿烂的人物中,有一位作家引起了我的格外关注,他就是李满天。不仅因为这位临洮籍著名作家是河北省第一届作家协会主席,更重要的是孤陋寡闻的我今天才知道,他是第一位记录、整理了《白毛女》故事的人。

说起《白毛女》,我们就会想起“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剧名段,就会想起《白毛女》“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生动主题。白毛女的艺术形象影响了几代人,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小时候看《白毛女》时,对白毛女的深切同情,对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强烈仇恨,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站在临洮县文化馆的展览大厅里,讲解员告诉我们:白毛女的故事是当年流传在太行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李满天在担任《晋察冀日报》和《冀晋日报》编辑、记者期间,经常深入太行山一带进行采访,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他既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采访中,李满天从当地老百姓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贫苦农家的姑娘,17岁时被当地一个恶霸地主看中,以讨债为名抢走。后来因为忍受不了地主及地主婆的凌辱和毒害,姑娘逃居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山洞里,以采食野菜野果为生,多年来不见天日的非人生活使她长长的黑发变得雪白,被不明真相的当地百姓误当成“白毛仙姑”。后来,八路军打到太行山区镇压了恶霸地主,姑娘才被八路军从山洞里接回村里,得以重见天日,头发也由白再次变黑……李满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故事的意义,他多方搜集资料,采访了几十人,反复修改,先是根据故事写了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后又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发表在1944年6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

时任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的周扬看到这个小说后,觉得小说的题材很有意义,于是在他的主持下,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以“白毛仙姑”故事为题材创作出了歌剧《白毛女》,张鲁用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调,写出了《北风吹》。1945年4月28日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首演,立即引起轰动效应。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了彩色故事片《白毛女》。1964年,在周总理的关心支持下,上海舞蹈学校又编创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自此,白毛女的故事传遍海内外,白毛女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形象。后来,周扬在讲到《白毛女》的创作过程时,曾多次讲到李满天对这个艺术形象的贡献。

我注视着展览馆墙上李满天的照片,看到他满头青丝,双目炯炯有神,这是他中年时的一张照片。他仿佛也真诚地望着我。我想如果他还健在,会给我们这些文学的后生们讲些什么呢?他可以讲讲他的恩师何其芳的艺术才华及其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可以讲讲他创作《白毛仙姑》的过程和周扬看到这篇小说时的兴奋,也可以讲讲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当然,他的讲述早已在他的作品中了。

讲解员还深情地告诉我们:作家李春雷在报告文学《朋友》一书中有七处写到了李满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李满天到正定县深入生活,发现和培养了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贾大山,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几十年的友谊。

从临洮回来,我多方查找与李满天有关的资料,期间读到了李满天的挚友、曾担任过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的尧山壁先生的《怀念李满天》一文,文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李满天坎坷的人生经历、高尚的人格,以及对文学事业的深情和贡献,尤其是作为一个革命者、作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据有关资料介绍:李满天,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笔名林漫。1914年生于临洮县城线市街毛家巷。少年时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和革命文学作品,接受了先进文化思想,曾主办过地方报纸《新临洮》。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进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二班,任班长。毕业后,曾任《晋察冀日报》和《冀晋日报》编辑、记者等职。于20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总编辑、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水向东流》(三部曲)、短篇小说集《家庭》《绊脚石》《安元和小宝》《哑巴讲话》《力原》《李满天短篇小说选》及歌剧《太平桥》等。其中,《水向东流》被誉为河北平原的“创业史”,《力原》受到茅盾先生高度评价。1990年在河北石家庄病逝。

尧山壁先生在怀念文章中说,1990年,李满天曾带妻子回临洮,去看他魂牵梦绕的故乡,老宅已经改造成楼房,只有他上过的养正小学还在;“母亲不在了,杨明堂不在了,东山依然在,洮河照样流,椒山祠修葺一新,洮恵渠又在延伸。”我想,李满天看到故乡的变化,想起离开故乡时母亲送他的情景,想起他离开家乡后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历,这位老作家一定会感慨万端。遗憾的是,我几经周折,都没能找到一位当年在临洮陪同过李满天的人,问一问当时的情形。好在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县里已经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李满天》,可以看看。

这次去临洮,正好赶上深秋的第一场雪,雪落七道梁,雪落洮河,雪落在临洮的土地上,或许这场雪还可以落到临洮的历史中去。这雪先是轻轻地落着,有些羞涩,有些胆怯,似一个人第一次去临洮的心情;后来,雪就在大地上挥洒起来,有些酣畅淋漓的感觉了,在这样的雪中是适合唱一唱《北风吹》的,只是当时没有想到,直到今天才想起这场雪的寓意。

离开临洮好几天了,心情还有些不宁静,似对临洮有所牵挂。我在想李满天的人生经历,在想当年白毛女的故事流传了那么久,为什么只有他才发现了这个故事的意义而动手去写呢?在想作为经典的《白毛女》,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启发呢?

下次再看《白毛女》时,我一定会想到那个叫李满天的作家。

[责任编辑:李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