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原夏菜:我的“身世”从一包夏白菜种子说起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现在,说起兰州的高原夏菜,几乎人尽皆知。

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

      记者给您讲述兰州高原夏菜的“台前幕后”故事(上)-

      从一包夏白菜种子说起

榆中县高墩营村的菜农正在采收高原夏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榆中县南部山区连片种植的高原夏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成品

生长期

种子

白菜花

编者按

现在,说起兰州的高原夏菜,几乎人尽皆知。

兰州的高原夏菜既销往往大江南北,丰富了南方的“菜篮子”,而且还出口出口港,澳元,台地区以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兰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大型集散中心,跻身全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列。

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兰州人来说,高原夏菜听都没听过。当时,当时兰州市周边县区的川水地,也只能种植一茬冬白菜。而今,夏天种出来的白菜几乎抢了风头,并且种植的蔬菜品类不断增加,这些错茬种植的高原夏菜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兰州高原夏菜产业从培育到发展的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兰州周边县区的田间地头,菜库菜场,为您认为种植高原夏菜背后的汗水,泪水,失落,欣喜……

种田是一门古老的手艺,种什么,怎么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在黑土地上种出庄稼不足为奇,而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蔬菜,让收入增加十倍之多,却堪称奇迹。

当“包产到户”的春风拂过陇原大地,激发了丝绸之路重镇兰州周边农民们无尽的生产热情。当一包不经意从南方购得的“夏白菜”种子散落在榆中县的田间,,,高原夏菜的种植大幕徐徐开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成为行家里手,在时代的洪流中,兰州菜农们在广行动的大地上,用自己最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人的高原夏菜传奇,将一首唯美的田园诗歌呈现给身在都市的我们。

从“冬白菜”到“夏白菜”

要返回兰州高原夏菜的发展历程,得从已发展成高原夏菜主产区的榆中县说起。

上世纪70年代,兰州市农村多以种粮为主,只有周边的榆中县种植少量冬白菜和黄瓜,西红柿等供应兰州周边市场。

“那会,榆中县的邴家湾,太平堡两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就在种植白菜,萝卜,韭菜,莲花菜等10多种蔬菜,年产量250万公斤,按计划供应兰州市城关区居民。”榆中县党史办主任周学海说。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陇原大地,给包括榆中县内部的亟待发展的农村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 1981年的4月,地里的麦子还正长着,听说地里种啥可以自己说了算,我们家就拔了麦苗开始种西瓜。”蒋家营村村民蒋得辉回忆说,“包产到户”政策刚下降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很高,大家都开始试探着种西瓜。

“一亩瓜,十亩粮”,虽然种瓜辛苦,但收入可观。可问题随之产生,规模土地的倒茬问题越来越突出,西瓜连种四五年后,只长秧子不结瓜。这逼得农民们不得不再次考虑,自己的地里还能种点啥?

当时,榆中县川区西片区农民种植的莲花菜,西芹等蔬菜品种和面积都有所增加。

蒋得辉便将目光瞄准了蔬菜,1985年开始,他尝试着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了黄瓜和西红柿。

时至上世纪80年代末,每年秋季粮食收完后,川西片区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莲花菜,胡萝卜,花椰菜等冬储蔬菜,仍然销往兰州和周边乡镇,但种植地区已经开始大面积扩大到金崖,来紫堡,夏官营,和平等乡镇,面积扩大到2.7万亩,种植品种也扩大到几十种,蔬菜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粮作区。

1995年夏天,兰州一位做种子生意的朋友要去武汉参加种子新品种大会,邀蒋得辉同往。

在逛会场时一包韩国的夏白菜种子吸引了他。

“冰碴响,萝卜菜根长”,这曾经是兰州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当时,不止蒋家营,作为蔬菜种植基地的榆中和整个兰州市都种的是秋种冬收的冬白菜,没有种夏白菜的先例。

如果,种白菜能在家乡种吗?蒋得辉心里直犯嘀咕。可行试一试的想法,他花了12元买了一包125克的夏白菜种子,那是他当时月工资的十分之一。

第二年开春,蒋得辉怀着忐忑的心情在自己的三分地里播下了白菜种子,浇水,施肥,精心管护。入夏之际,白菜长势很好。

夏白菜成熟了,既菜质好,而且1亩地的产量能达2万斤。

这人才稀奇的第一车夏白菜拉到兰州张苏滩蔬菜批发市场后,很受欢迎,以1斤0.25元的价格销售一空,这是当时冬白菜价格的2倍。

更让蒋得辉欣喜的是,夏白菜3月底种上,五六月第一茬采收后,还可以种第二茬。

1997年,蒋得辉把夏白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亩,并让朋友购买了30包夏白菜种子分给亲戚朋友。当年的夏白菜采收后,他们以每斤0.5元的价格卖了,, 1亩夏白菜的收入达到1百万,而当时1亩西瓜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

巨大的收入差异和试种成功的喜悦,不只让蒋得辉,而让更多的农民看到了希望,并巩固了他们种植蔬菜的信心。

“第二年,夏白菜在蒋家营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0多亩,第三年增加到了几百亩,随后不断增加。”蒋得辉说,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夏白菜的种子逐渐流传开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蒋得辉万万没有想到,就是他不经意间买到的这一包夏白菜种子,开启了以榆中主要产区的高原夏菜的种植大幕,他种植成功的第一批夏白菜便是兰州高原夏菜的雏形。

从川区种到山区

随着蒋家营蔬菜种植品种和面积不断扩大,1998年,蒋家营蔬菜保鲜库建成,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劳力来务工。这其中,就有榆中县新营乡红土坡村张家坡组村民温宗虎。

为补充家用,那些年,温宗虎夏天在建筑工地打工,干上一天收入3元。冬天到附近蔬菜保鲜库干活,一天挣3.5元。开春继续种自家的那几亩薄田。

在蔬菜保鲜库打工时,看到川区村民来交菜,温宗虎只能羡慕。他常想,要是自家能种菜,他就不必如此辛苦了,可这怎么可能呢?

温宗虎的家乡新营乡,地处马衔山和兴隆山脚下,海拔在2100到2700米之间,气候冷凉,被称为二阴地区。

因寒凉的气候和高海拔,再加上受水源所限,这里只能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马铃薯和豆类,且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农民在田间辛苦劳作一年,种的粮食仅能勉强糊口。

如果南部山区能种菜,那么人群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生活会得到彻底改善。

“最初,当技术员告诉温宗虎这个消息时,他和其他村民一样,既非常欣喜,又心生怀疑。”毕竟这祖祖辈辈耕种土地的情况他们太熟悉了,粮食的收成才那么点,还能种菜?万一活不了,不是白辛苦吗?

“大不了拔了,地歇一年也不损失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起初很犹豫的温宗虎决定试种。

次年5月,他腾出1亩地,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放线,起垄,点籽,封膜,放苗,点种一亩白菜花。

施肥,浇水,杀虫,经过一季的生长,8月份,菜花丰收了。看到满地白亮亮的菜花,温宗虎喜不自禁。

当时1斤小麦的收购价是0.37元,1亩地产200多斤,顶多收入100元,而温宗虎的1亩菜花卖了3700元。

村民们纷纷前来问问种菜该。第二年,村里292户人家都种上了蔬菜。

第3年,他的10亩菜收入8百万。尝到种菜甜头的温宗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见这么多钱!”温宗虎今年已86岁的父亲温吉元依然记得当时看到那一摞摞钱时的感受。

温吉元感叹说,曾经贫困的日子不堪回首,家里4个孩子,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去乞讨过。

而今,这里处处都是朝气蓬勃的菜地,矮小的土坯房都换成了宽敞的砖瓦房。这样的好日子,以前他做梦都不敢想。

从试验,示范到推广……榆中县军队冷凉型绿色蔬菜的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水地亩产从600元攀升到了现在的4500元,山旱地从300元攀升到了5000元。

收入的增加,极大地增强了村民们的种植信心,冷凉型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每年发展面积1万多亩。种植区域从海拔2100米延伸至2900米,减少了川水地蔬菜供应的空档,成为高原夏菜的有效补充。

由此,兰州高原夏菜实现了从川区向高海拔二阴山区的扩展。

从“老把式”到“新生军”

马衔山脚下,雨后的空气分外新鲜。

自从7月下旬进入采收季,36岁的村民张进军便扎进了菜地。穿过砍菜刀的起落,一颗颗洁白如玉的白菜花顺势滚落,清脆的砍菜声如乐器弹奏的动人音符,回荡在山谷间。

27岁,张进军就开始到兰州跑出租。2016年,又到建筑工地务工。几经翻转转后,今年,他决定回家种菜,变成村里第一个回乡种菜的人。

今年,张进军和妻子要种10亩菜。4月下旬,他们便开始育苗。随后的移栽,田间管理,他都全程参与其中,就像呵护自家的孩子般呵护着这些蔬菜。特别是进入采收季后,他凌晨3点半就到菜地,把当天的菜采收完,交给收购者,再遮盖完其他尚未成熟的菜时已至下午,匆匆吃几口饭,6点后还要去地里忙活。

张进军说,既然选择回来种菜,就一定要想办法种好。

随着高原夏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像张进军一样放弃在外打拼,回家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如今已成为设施“芹菜种植专家”,今年33岁的张青山也是其中一位。

20多年前,这里就种起了高原夏菜,他的父母到现在也种了十几年。

2007年,张青山从四川省水利水电学校毕业后,开始在外包工程。在外期间,他看到了高原夏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2015年,张青山决定用自己淘来的第一桶金回家创业,做高原夏菜文章。

怎样增加高原夏菜的附加值?必须在上市时间上想办法,打时间差!建蔬菜大棚是最佳选择。

说干就干!2016年,张青山组建了榆中县水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50亩荒地和玉米地,建起了100座蔬菜大棚,租用育苗基地育上了西芹苗。

当年3月,西芹苗移栽到了大棚里。为了保证西芹的生长温度,晚上用薄膜覆盖,白天让菜苗接受多余的阳光。精心呵护管理的西芹,比传统露天种植的早采收15天到1个月。

现在,张经过3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张青山的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两茬轮作高产设施芹菜的种植技术规范,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易操作,标准化的芹菜育苗和种植技术规范。青山的西芹种植基地已经建起了250座大棚,还建起了32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钢架大棚。

依托标准化操作,张青山多个带动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更有效地带动了合作社及周边地区农户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每天达到七八十人。

去年,张青山突破合作社种植的芹菜产量达1000吨以上,产值超过220百万。

“这些种植新生力量的加入,为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滕辉说。

而榆中县作为高原夏菜种植大县,只是兰州高原夏菜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1997年开始,兰州市依托地域优势,积极发展高原夏菜产业。依据高度,梯次安排蔬菜播种,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逐步淘汰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逐步形成了四季生产,规模供应,长短结合,内外互补的良性互动布局,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现在,为国内市场提供甘蓝,菜花,西兰花,娃娃菜,芹菜等30多种种类,200多个品种的优质蔬菜。

从一包夏白菜种子开始,兰州高原夏菜的种植面积也从1997年的20.99万亩增加到了2018年底的78万亩,产量由70.59增加增加了了167。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高原夏菜的受益农户预计超过60万户。

[责任编辑:张雪媛]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