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月圆中秋 看甘肃“50后”“60后”的人间小欢喜


来源:中国甘肃网

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早已占有一席之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家国记忆,是传承民族情感的纽带,更是甘肃老百姓心中那份温暖的回忆

原标题:甘肃“50后”“60后” :看看我们中秋佳节的“小美好”

中秋,是一轮月的降临,亦或是一桌人的相聚……

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早已占有一席之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家国记忆,是传承民族情感的纽带,更是甘肃老百姓心中那份温暖的回忆,

“端自己的碗,过自己的节”在传统节日被赋予当代表达的今天,中国甘肃网将带大家走近“50后”“60后”,以不同的感受讲述不同的故事,以不同的代名词讲述别样的中秋。

时过境迁 中秋是“那时”的月饼

“过去不比现在,如今的大街小巷各处都有卖月饼的地方,有不同的馅不同的造型,今年还多了港式月饼、炭烧月饼、乳酪月饼……大家也很少自己动手做月饼了。”

提及中秋,过去在康县供销系统工作的潘玉芳眼里翻涌着“那个年代”的美好。

“虽然现在的月饼口感好、味道香,种类花样也乱人眼瞭,可我倒是十分怀念过去的月饼,它包着的是满满的回忆啊……”潘玉芳讲了讲她和月饼的故事。

“以前那会儿,家里条件也不好,月饼都是一家人围着炉子亲手制作,也做出了花样。”潘玉芳介绍,手工制作的月饼都是自己发面、和馅,再加以鲜艳的食色点缀,便放上蒸笼蒸出来了,还有的是油皮月饼,将包好的月饼放入刻着花纹的模子里按出花型,再放进烤炉里烤出来,热气腾腾端上桌。

“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民富足了,过中秋的形式自然就变了,但节日的氛围却比以前更浓了,这是好事,是值得欣慰的。”

说到此处,潘玉芳笑了笑:“我也许久没有自己做月饼了。”

正所谓“时移俗易”,社会的发展或许会改变传统节日的一些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月饼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都承载了节日的温暖与亲情的温馨,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珍贵回忆。

喜气洋洋 中秋是“今夜”的联欢

“我是康县地震局的退休老干部,受邀作为代表,是要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的中秋联欢晚会的。”

冯正林今年刚刚退休,子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十分喜欢热闹的他很怕不能够适应退休生活,而今年的中秋节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份孤独。

“过去我还年轻,那时候没退休,虽然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当时的中秋节没有假期,就只能在单位上过节,节日的氛围也没有现在好,不够隆重。”但谈到如今的中秋节,冯正林神采奕奕。

“就像今年,县委宣传部会组织老年人在中秋节相聚一堂、同乐同欢,送月饼、吃水果,举办文艺表演,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幸福感满满的。”除此之外,多样化的节日庆贺形式更丰富着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

在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发展脚步越迈越前之时,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外出旅游、朋友聚会等过节形式愈显多样化,群众的节日参与度也更高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无限魅力。

阖家欢乐 中秋节是“明天”的团圆

“我在天水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上班,就等着中秋节孩子能回家,给她做点爱吃的。”上班族李小英正在商场采买着中秋的月饼和食材,希望能在这个中秋和家人一起好好过个节,而关于中秋节所被赋予的情感,李小英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我上学那会儿,中秋节的代名词除了‘吃月饼’,就是‘赏月’了,那时候要是晴天,一抬头就能看到月亮,不然就和同学一起叹一声‘又是阴天’。”

“但现在,生活节奏快,我更希望的是能和聚少离多的家人在一起,这样看到的月亮才是最圆、最亮的。”

正是这些年,中秋节更多地被赋予了“团圆”这份情感,可谓月儿圆即人团圆。就连本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至今天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表达了中秋佳节亲人间对于相聚团圆的渴望。

[责任编辑:吴永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