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沙场”点兵决战脱贫:连长带流泉村打赢翻身仗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流泉村,风沙大,张连长他有办法,沙窝推平树种下,保护庄稼不受沙,人民群众赞佩他……如今流泉村变了样,夜幕降临灯辉煌,敬老院里笑声朗,村里娃娃有学上,新修热闹文化广场……这些功,都离不开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张连长

“流泉村,风沙大,张连长他有办法,沙窝推平树种下,保护庄稼不受沙,人民群众赞佩他……如今流泉村变了样,夜幕降临灯辉煌,敬老院里笑声朗,村里娃娃有学上,新修热闹文化广场……这些功,都离不开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张连长……”

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流泉村,传唱着这样一段顺口溜。群众口中的“张连长”名叫张祯,本是村里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当过兵、立过功,退役后,任过民兵连长、做过小贩、搞过发明,直到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大老板。

如今,流泉滩上已大树成林。张祯用近20年的坚守,演绎出荒漠变绿洲的传奇。吴永隆 摄

但是不管身份如何变换,大家还是喜欢叫他“张连长”。因为张祯身上始终有一种军人的魄力与担当。抱着一颗拳拳赤子心,先富起来的他治沙、敬老、扶弱、办学,“输血”济困,同时,还通过产业带动,激发乡亲们的“造血”脱贫机能。

乡亲们说,作为“大老板”,张祯的“大”不在资产,更不是架子,而是大在胸怀,大在格局,大在以一己之力让贫困的家乡变了模样。正因为此,在流泉村,他永远都是乡亲们心中的“张连长”。

流泉村里出能人

即便已是3月底,地处河西走廊的流泉村依旧乍暖还寒。

身材魁梧、面容憨厚的张祯又一次驻足流泉滩。他的前方,田畴交错,一块块复苏的土地即将开犁下种,他的身后,一排排白杨树巍然矗立,犹如一个个保家卫国的“战士”。

3000亩荒漠变绿洲,50万株白杨茁壮成长,这里,曾上演过一场人与沙漠戈壁贴身肉搏的惊险刺激,最终书写下人进沙退的传奇,而传奇的缔造者,就是张祯。

流泉村变成了沃野良田,谁能想象这里曾是风沙肆虐的戈壁滩。航拍视频截图

1981年入伍,荣立三等功,在部队入党,1986年退伍,5年的军营历练打开了眼界、磨砺了意志,转业后,张祯主动放弃了端铁饭碗当城里人的机会,他心里已经暗暗谋划好,要充分利用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

宰猪贩羊、卖菜卖粮、办小卖部、开饭馆、搞维修,张祯从小生意做起,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成为流泉村屈指可数的致富能人。

1997年春天,当他看到乡亲们播种时洒下的化肥被风沙刮走的情景,既心疼,又无奈。次年春种,张祯在自己农机维修部的基础上,经过几十次反复试验,亲手打造出“勤奋”牌播肥机。这种省时省力、物美价廉的农机一经问世就炙手可热。1999年,张祯一鼓作气办起了勤奋机械厂,后来发展到生产24种系列农机具,10多种产品先后获得甘肃省名牌产品,吸纳60名村民就业。

张祯发明的农机,被流泉人广泛用于农业生产。资料图

小有成就张祯又比别人看远了一步,因为他发现,机器再先进,风沙吞噬了土地,啥都是白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为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治沙写传奇

流泉村地处永昌、民勤、凉州三地交界处的腾格里沙漠边缘,是金昌市八大风口之一。祖祖辈辈的流泉人,饱受风沙之害,苦不堪言。从解放初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想尽办法与风沙抗争,但终究难抵沙进人退的尴尬局面。

“大风一起家不见,一茬庄稼种三遍。”谈及饱受沙害的日子,原流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吉中刻骨铭心,“每年春天,按时节下种,一场风沙过去,刚种的种子就被刮出来了。”

2001年,村委会决定对流泉滩进行承包治理。听到这个消息,张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但是,当他将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一致而坚决地反对:“你闲得没事了,把钱丢在沙滩上。”

“世世代代都治不了的沙患,单凭一个人的力量能行?”村民们也纷纷质疑。

张祯顶着压力,固执地拿出积攒的11万元存款,又贷款10万元,在黄沙漫漫的流泉滩上,追寻自己的治沙梦。

早春2月的流泉滩,寒风呼啸。“3台推土机轮番作业,从早到晚,眼看6个大沙丘变成了平地,可一场狂风过后,滚滚黄沙,又涌起一座座沙丘。”张祯回忆说,每刮一场沙尘暴,他就等于白白扔掉5000多元。

推平、卷起,再推平、再卷起……与肆虐的狂沙一次次扳手腕,张祯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决定用先浇水压沙,后植树固沙的办法。”

他凑出40万元,买来变压器,架设1.5公里农电线路,打下两眼机井,再次向风沙宣战。

如今,流泉滩已绿树成林。资料图

张祯的执着感动了乡亲们,村里男女老少纷纷加入治沙大会战,1个月后,16万株白杨、毛条等树木扎根在460亩沙滩上。2002年,他再次补种14万株树苗。经过3年治理,一道长1200米,宽800米的防护林带形成,风沙不再像原来那般的不可一世。

[责任编辑:肖刚]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