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代表委员看两会:新消费时代的“经济情商”


来源:央广网

本期话题:全国两会圆满闭幕,代表委员关注“消费升级”。一面是生活压力,一面是消费升级,为什么应扩大和引导健康的“当期消费”?为什么要从顶层设计上,建立反映消费品质和结构变化的指标?传统金融机构和数字科技机构应当怎样协作?从“月光族”到“月欠族”,如何提升年轻消费群体的“经济情商”?

原标题:【远见】代表委员看两会:新消费时代的“经济情商”

本期话题:全国两会圆满闭幕,代表委员关注“消费升级”。一面是生活压力,一面是消费升级,为什么应扩大和引导健康的“当期消费”?为什么要从顶层设计上,建立反映消费品质和结构变化的指标?传统金融机构和数字科技机构应当怎样协作?从“月光族”到“月欠族”,如何提升年轻消费群体的“经济情商”? 

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扩大消费”对稳增长的作用,提出“继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升级的理念。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中的多位企业家、经济学家也关注到这个问题。

经济上行“倒逼”消费升级 “两端”消费仍有潜力可挖

事实上,消费已连续五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6.2%。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速在放缓,2018年仅为9.0%,这是自2004年以来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

这背后,老百姓是不会花钱了,还是不敢花钱了呢?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当前对中国经济影响比较大的,除了投资增速适度放缓,消费的影响更大。中国消费对GDP贡献率接近80%,尽管有近14亿人口,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潜力巨大。把潜力变成消费能力,需要国家政策引导。国家过去出了很多促进消费措施,主要集中在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但还需引导国民学会消费。

现在,“消费升级”是国家提倡的方向。什么是消费升级,买贵的、买好的就是吗?如何来判断消费升级的标准?

杨成长认为,客观上汽车、房屋等大宗商品消费饱和甚至负增长的背景下,“消费升级”应该着力于百姓生活细微之处,从年龄结构看,“两端消费”的质量和前景仍有很多潜力可挖。

杨成长说:“所谓‘两端’,一端是‘老’,老人消费。传统文化崇尚节俭持家,退休了,衣服、吃饭可以随随便便。我们也没有给老人消费创造环境,过去的观念是‘养老’,但实际上更需要的是‘助老’,就是帮助老人过好生活,比如老小区高层楼没电梯,商场给老人的消费场所少,这都可以改善。另一端是‘小’,中国人舍得给小孩花钱,但很多人为什么不生二胎?除了经济压力,更多的是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抚养,老人现在也逐渐不抚养‘隔代亲’,所以幼儿园、基础设施等不充足,小的怎么花钱就成大问题。中间这段,年轻人花钱能力和意愿没问题,但也要教会他们‘怎么花钱’。”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谈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和风险

引导加强“当期消费” 顶层设计“消费升级”数据指标

杨成长指出,国家应加强对“当期消费”数据的监测统计,并由政府部门引导,顶层设计形成评价消费增长和消费质量的体系,这个统计指标既能够反应百姓的商品、服务购买趋势,也能为各行业深入研究各自的“消费升级”提供指导。

杨成长说:“过去花钱是为了吃饱,现在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这需要一个反应百姓生活质量的统计指标,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体现消费升级的量化数据;二是引导消费升级。二三线城市的人看到北京、上海有关文化、健身是什么情况,看看消费品质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不是越节俭越好’,中国的当期储蓄率太高,经济发展要求‘生产多少分配多少、分配多少消耗多少’,过去通过投资企业为经济花钱,现在需要加强‘当期消费’引导,‘自上而下’地建立引导体系。”

释放消费金融活力 统筹数字科技与传统金融融合

促进消费升级,要让老百姓有钱可花。既要提高收入,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消费金融支持,用适度的普惠小微金融杠杆、盘活百姓手里的钱。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相关部门就对此表态。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说,下好畅通金融循环这步棋,分三个层面:国有大型银行要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城市商业银行要回归服务当地经济、小微信贷;农商行、农信社则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

潘功胜:“完善普惠服务体系,大银行要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下沉金融重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量化目标,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金融增长今年要达到30%。”

杨成长认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但集中于房贷、车贷等大宗消费、用户数据“颗粒度”较大,且对用户“风险定价”成本过高,很难做到“普惠”。“老百姓有40多万亿贷款,20多万亿是房地产贷款,10多万亿是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占比是很低的。但过去判断能否给一个人放款,要看工作收入和资产,都是以获得资产为依据。但对80、90后的成长性判断,相对不足,也比较复杂。”

这些年,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科技金融公司,通过用户网购、点餐、旅游等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的数据和算法,形成另一套“风险定价”逻辑。对于传统金融有所补充。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消费金融应该“错位发展、分层发展”;对于新事物要“以梳代堵、放管结合”,同时要严格建立风险防控措施。他说:“传统金融往往是大企业,定向科技支撑更重要,特别是传递到末端消费者,放管结合,疏堵结合。也不能把新事物都卡住,那就没有创新,但也不是由于创新要大撒把。监管、服务要结合好。今年国家发改委就提到了对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的支持。”

科学引导行业发展 建立合法的大数据交易市场

杨成长提醒:“新消费金融”不再用死板的硬性财务数据、陈旧的观念束缚消费者,但是随着大数据的颗粒度更加精细,也会涉及到生活数据和隐私。如何对隐私数据脱敏,建立合法、合规、合理的“大数据”交易市场至关重要。

杨成长说:“现在还没到大数据、云计算就能够完全消费情景再现,这些东西大大节约‘风险定价’的业务成本,为传统金融提供重要辅助手段是必要的。传统金融也有客户、业务、网络的优势,所以两者相辅相成。当然,存在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消费者的住店、购物、就餐行为,作为用户信用画像的信息,但这些个人信息很便宜地被交易。国家要建立信息和大数据的交易市场,因为这些是经济的重要资源,要监控、监管,让数据的交易公开透明。”

正视年轻人群消费需求 从小提升“经济情商”

全国政协委员们还表示,鼓励合理消费,并不是纵容过度消费。从80后的“月光族”,到了如今90后成了“月欠族”。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CEO王小川谈提升年轻人群的“消费情商”

有媒体报道,一二线城市90后人均负债(含购房贷款)达到12万元;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一半人几乎没有储蓄。2017年后,90后消费金额数额增长迅猛,高达73%,远超70后、80后。此外,近40%的借款者产生过逾期还款。这说明年轻消费者客观存在(购房、教育等)合理贷款需求,但年轻人的自我认知和“风险管理”能力亟需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CEO王小川提出了“加强对年轻人群,经济情商教育”的提案。他对比国外大学生人群认为,从小加强对孩子们的经济素质培养,在心中打下健康、科学消费“底层代码”。

王小川说:“有些贷款的年轻人,自己对经济浅薄。我是指对基本的经济概念缺乏,这种感受应该从小培养。参考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从小有教学大纲,每个年纪该有什么样的经济能力,理解‘资产、利率、价值’等,还有对应的培训过程,从小就把这种经济的‘底层代码’置入进去,对日后决策能力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并不是指一定要专门开课,增加负担,更多要融合到我们的教育体系里。”

关于消费,有几个结论:一是当下消费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很重要;二是消费升级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具体的着力点;三是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要管理系统性风险;四是控制个人消费风险,要回归健康“消费观”。

有人把现在的钱攒起来,将来花;也有人把未来的收入规划好,提前花。这都无可非议。但归根到底,消费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且不能超出自己合理支付能力。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崇尚节俭的理念并不会冲突,每个人都该用最大程度的节约,去完成自我最高品质的消费。

[责任编辑:叶海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