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手塑芳华66载 走进“黄河女儿”何鄂的艺术世界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自动播放

《黄河母亲》寄托了“黄河女儿”何鄂对华夏民族的无限深情,这位将60余载芳华献给甘肃的上海女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年过八旬依然奋力前行在雕塑的道路上。

我愿意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把最美的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

——何鄂

当你来到兰州,走在黄河岸边,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座雕塑:母亲微笑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这就是雕塑家何鄂的著名作品《黄河母亲》。几十年来,她和奔流不息的母亲河一起,见证着兰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倾听”着黄河儿女的呢喃细语。

2015年,何鄂重塑《黄河母亲》,赠送给台湾淡江大学。甘肃何鄂雕塑院供图

《黄河母亲》寄托了“黄河女儿”何鄂对华夏民族的无限深情,这位将60余载芳华献给甘肃的上海女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年过八旬依然奋力前行在雕塑的道路上。

《黄河母亲》寄华夏儿女万千情思

1986年4月30日,《黄河母亲》雕塑在兰州落成,何鄂手中的一纸图稿终在黄河畔成为现实,后来更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无数华夏儿女前来一睹她的容颜,留下与她的合影。

“雕塑代表这个城市的精神,要给这个城市加分,不能很随意地去对待它。”何鄂说,《黄河母亲》诞生于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的起始阶段,之前她并没有做过如此大型的雕塑。在设计和修建的过程中,何鄂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肩负责任的重大。她知道,这座雕塑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她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反复调整,希望可以好一点、更好一点。

雕塑落成了,要开始接受参观者的验收了。第一个月,何鄂坐着公交车去了5趟,安静地坐在人群中,紧张地听着人们对这件作品的评价。当听到多是肯定的声音,甚至一位老人把雕塑上的孩子比作自己的孙子时,她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何鄂没有想到,《黄河母亲》会在海内外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几十年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不断诉说着对《黄河母亲》的喜爱、对黄河母亲的深厚依恋。一个黄河儿女的创作,引起了千千万万黄河儿女的共鸣。这让何鄂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让她萌生了另外一个构想。

她计划邀请160多位华人雕塑家,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打造以“情系母亲河”为主题的黄河雕塑长廊。“‘黄河母亲’在这里,黄河儿女继续书写新篇章,这些作品将长久地留在黄河两岸,作品上寄托的民族情感也将世世代代传递下去。”何鄂满怀期待地说。

与泥巴打了几十年交道,何鄂的创作热情从未消逝。图为何鄂创作城雕作品《海》。甘肃何鄂雕塑院供图

好奇+勇敢 开启66载雕塑情缘

何鄂的雕塑生涯始于一个大胆的决定。1952年,15岁的何鄂来到了西北美术学院。由于之前的两个班没有学雕塑的女学生,这引起了何鄂极大的好奇心,她决定勇敢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这样,何鄂成了新中国第一批雕塑人,也是当时西北第一个投身雕塑的女性。

在何鄂眼中,一件件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杨艺锴 摄

“如果没有在敦煌的12年,可能就没有《黄河母亲》,没有现在的我。”说起何鄂的雕塑生涯,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敦煌。1962年,在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的号召下,何鄂前往敦煌,原本打算去5年,没想到一呆就是12年。在敦煌,何鄂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生活,日复一日地临摹佛塑,在莫高窟这座人间罕见的艺术宝库里,感受古代雕塑家的才华,领悟雕塑精髓,磨炼雕塑技艺。

在雕塑技艺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何鄂发现:哪怕再以假乱真的临摹也只是在复制别人的作品,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就,只能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雕塑语言,创造属于自己的雕塑作品。从此,何鄂决定把一生都押在雕塑上,开始自己的“创造”道路。

《巨匠》是向敦煌的塑匠致敬,何鄂在雕像背后恭恭敬敬地刻了一行字——献给古代优秀文化创作者;《黄河母亲》起初名为《黄河儿女》,妈妈和孩子旁边还有一个西北汉子;融合敦煌彩塑与马家窑彩陶的《绣女花》,展现西北劳动妇女的内秀与智慧;《成吉思汗雕塑群》使用近400吨青铜原料,800多人参与其中……

在敦煌12年的积累是何鄂一生的宝贵财富,《巨匠》是她向古代塑匠致敬的作品。甘肃何鄂雕塑院供图

乘坐飞机36次、高铁16次、火车及汽车12次,这是80岁高龄的何鄂一年的出行数据。考察环境、听取对作品的要求、审稿、指导制作安装、出席相关展会……所有的出行都是为了雕塑事业。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邀请,何鄂尽可能参加,“中青年雕塑家对我发出邀请,是对我和老一辈雕塑家的尊重,我也要尊重他们。”最多的时候何鄂要为7个展览准备7件不同的作品,这也是激励她创作的好方法。

何鄂创作雕塑作品《花雨柱》 甘肃何鄂雕塑院供图

何鄂常说,自己是编剧、是导演,在进行创作时脑子里是有一出戏的,手在前或者在后,两个人是并排还是面对面,都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现在何鄂还会站上20米高的脚手架,去仔细审视雕塑作品的细节,这让身边的人心惊胆战。但在何鄂看来,这只是一个雕塑艺术家再平常不过的举动。

弘扬民族文化 创造时代精品

很多人过了中年都在想着如何安享退休生活,但何鄂在57岁的时候却在考虑人生新的起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甘肃何鄂雕塑院”。雕塑院的宗旨是一直萦绕在她心中的那12个字:弘扬民族文化,创造时代精品。这是她一生的追求,通过努力去留下一些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的作品。

在甘肃何鄂雕塑院诞生了被誉为“新时期雕塑的奇迹”的《成吉思汗雕塑群》、抒发对家乡对西部深厚情感的《厚土》系列作品、表现祁连山下裕固族、藏族人民和谐相处的《和睦》…… 24年来,何鄂植根于西北这片沃土,在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创作了160多件雕塑作品,而她的作品更是走向了世界。

这一件件作品都在践行着何鄂的建院宗旨,而在创作的过程中,何鄂对古今中外的精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常常会被自己要塑的人物感动。

在张掖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内,树立着由何鄂设计创作的《血战高台》及《血祭祁连》雕塑,西路军将士忍痛杀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令何鄂动容;为了创作《核城英雄塔》,何鄂采访了10位第一代“四〇四”人,他们身上的忘我奉献、严守机密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

“我愿意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把最美的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部分。”对于何鄂来说,雕塑是和生命同等重要的,60多年来不断地实践,越来越喜欢,甚至产生一种迷恋,人的一生中能够找到一件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可谓一大幸事。

何鄂为金山卫抗战纪念公园设计创作群雕《金山卫风云》,纪念奋勇抗日的铮铮铁骨。甘肃何鄂雕塑院供图

63年前,何鄂来兰州的时候,是被马车接来的。“皋兰山上只有一棵树”也许是较为夸张的说法,但却实实在在证明着当时的兰州是多么的干旱。到了冬天黄河结冰了,何鄂会和同事们把冰背到白塔山上,放到树窝里,等来年开春的时候去看看树有没有活下来。

看着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如今广阔的天地,何鄂感恩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感恩华夏文明八千年的馈赠。在历史的长河中,何鄂希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才华、智慧奉献出来,做她心中最美的雕塑。

[责任编辑:王露]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66载雕塑年华 走进“黄河女儿”何鄂的艺术世界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90121/19/wemedia/28398483070af216f9195edd930a320487c680b9_size400_w640_h360.png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