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甘肃信用惩戒格局渐成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随着甘肃省诚信“红黑榜”的发布,教育警示和激励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对失信行为主体的联合惩戒效果已开始显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正在形成。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一言九鼎”……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时下一些社会领域发生了突出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11日,随着甘肃省诚信“红黑榜”的发布,教育警示和激励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对失信行为主体的联合惩戒效果已开始显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正在形成。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侯宗辉表示,当前在商业领域出现的虚假合同、企业赖账和政治领域出现的官员滥用职权等诸多不诚信现象的冲击和影响下,许多个体成员开始唯利是图,诚信守信的品格、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给社会诚信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会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侯宗辉认为,影响社会诚信建设纵深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均衡;部分重要领域内,个别人员诚信价值观丧失,进一步扩大负面影响;诚信建设的重视程度出现逐级弱化的现象,尤其在县级及以下组织存有“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以及支撑社会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完备,导致严惩实效性不强,距离“不能欺、不忍欺、不敢欺”的社会氛围还有较大差距。

侯宗辉说,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健全完善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营造诚信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联合落实惩戒等制度,比如限制“老赖”乘坐飞机、高铁、旅游、度假,对诚信“黑榜”企业做吊销营业执照惩罚等,逐步形成了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良好局面。

侯宗辉建议,在社会诚信建设中,政府部门可以引入或委托权威性的第三方信用机构参与,一方面有利于做出公平、专业和规范的信用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补充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方面的短板。

甘肃省文明办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启省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制度以来,已累计发布“红榜”名单779个、“黑榜”名单503个,发布惩戒措施142条,共计公布上榜企业(单位)1282家。  

“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我们将长抓不懈,久久为功。”甘肃省文明办主任罗凤存介绍,近期全省组织27家职能部门和单位,对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扶贫脱贫失信、拖欠工资等19项失信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下一步,全省将继续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各领域信用记录,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网络,健全信用信息公示机制;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加强诚信理念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开展诚信宣传,引导人们将诚信价值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责任编辑:李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