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觅画西藏》:徜徉乎奇、真、益之上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品书,我比较看重“奇、真、益”三字。发人所未虑,道人所未知,述人所未见,是为奇;公正客观,实事求是,逻辑合理,是为真;助长正能,启智悦心,利国利民,是为益

品书,我比较看重“奇、真、益”三字。发人所未虑,道人所未知,述人所未见,是为奇;公正客观,实事求是,逻辑合理,是为真;助长正能,启智悦心,利国利民,是为益。

中国文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潘启元所著《觅画西藏》(下称《觅画》),给我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久违的惊喜:存史料于传奇,寓义理于故事,呈真实于妙趣,引人入胜,雅俗共赏,奇、真、益三美具备,我喜欢!

一册到手,那具有中华诗词美的回目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第一回 敬秦腔痴子访维州 动真情卢老说西藏;

第二回 马健翎识拔千里驹 卢少琴登入演员班;

……

是小说?不!《觅画》记述真人真事。将章回体用于纪实文学,新颖!回目是最好的内容提要,两分钟浏览完回目,我作出判断:此书值得一读。

西藏70年前没有秦(腔)剧团,现在也没有,偏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奇!为啥会有这种奇事发生?读着读着我明白了:是那段沧海桑田独一无二的西藏历史催生了西藏秦剧团并成就了它的辉煌,解放、平叛、民主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那个时期。《觅画》之奇,乃自然天成而非人力所为。

初入拉萨,见街上粪便,卢少琴心道:“这么脏,文成公主怎么住!”(第六回)若非少女童心,岂能有此妙语?血与火的年代,旁人不大可能关注这样的事。13岁少女卢少琴,为了寻觅一幅小画中的美景,甘愿背井离乡远走西藏,不自觉地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分子。童话般的入藏动机和纯真的少女心态,赋予了卢少琴独特的视角。 

卢少琴的见闻可真够丰富。上至军区首长、班禅等,下至普通战士、工人、农奴,她都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富丽如中南海怀仁堂,险远如喀喇昆仑哨卡,她都到过。《觅画》往往在不经意间呈现珍贵史实,对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有特殊效果。

1956年3月,秦剧团途经格尔木。那里房无一间,连将军都住帐篷,早上刷牙稍晚,兵站没水了,到格尔木河破冰取水。一个把持不住,洗脸盆被河水冲走,小姑娘差点气哭(第五回)。1957年8月,秦剧团退守格尔木,一路上士气低落,原因之一是大伙儿对格尔木的荒凉记忆犹新。岂知车进格尔木,眼前却是商店、医院、学校、邮局等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城镇,甚至还有剧场!仅仅一年半,变化这么大!大家惊喜若狂,多次重复着这样的赞叹:“怎么会呢?!这简直就像是变魔术一样!”(第十六回)。啊,原来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格尔木是这样诞生的!

《觅画》封面所采用的那张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秦剧团合影出现在第七回。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写道:“布达拉宫广场沙土其表,砾石遍地,不像城市广场,倒像荒漠沙滩。”看到今日繁华似锦的布达拉宫广场,谁能想到1956年它是这种模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决粮草的招数有千万,而动用“青藏铁路工程局秦剧团”为平叛部队烤馍可谓奇招。秦剧团男女老少齐动员,三路人马三个烤炉,24小时轮流作业,人歇炉不歇,炊事班发面,舞美队刻印,更有顺口溜解闷,好一幅人民战争图景(二十回)!若非读《觅画》,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西藏平叛过程中会有此等事发生,做梦也不会想到青藏铁路工程局居然曾经有过秦剧团!

卢少琴和雷根善一在西藏一在陕西,远隔千山万水,没有手机互联,爱情居然开花结果。新年夜邂逅,拉萨收情诗,钟领导错爱,冯鼎发假电,杨氏遭耳光,等等,波澜迭起,精彩不断,故事的精彩不亚于爱情小说(第二十四、二十六、三十一、三十二回)。读《觅画》,不仅能享受故事,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风貌。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史实和故事浑然一体,在享受故事中读史,在读史中享受故事,这就是《觅画》。我喜欢《觅画》卷尾的七律,特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时代人生同灿烂,青春无悔走边关。

童心青藏一幅画,战士家国万景篇。

水袖经幡织好梦,仁功义举秀凌烟。

传说雪豹穿云处,曾是雄师观戏坛!

[责任编辑:肖刚]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