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稀世珍宝背后的故事:岷州象牙印与它的守护者


来源:兰州晨报

韩愈曾说,物不得其平则鸣。不同寻常的文物,往往有其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岷县博物馆收藏有一枚神秘的象牙印。这是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颁赐给当地一名著名僧人的。数百年时光中,围绕着这枚印,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

原标题:岷州象牙印 一件稀世珍宝与其守护者

讲述人:赵澎涛书法家,文史学者,岷县人。

保存在岷县博物馆的文物曼陀罗和花瓶。

岷州象牙印

韩愈曾说,物不得其平则鸣。不同寻常的文物,往往有其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岷县博物馆收藏有一枚神秘的象牙印。这是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颁赐给当地一名著名僧人的。数百年时光中,围绕着这枚印,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

传奇至宝象牙印

在我们岷州地区,许多人都听过有一枚神奇的象牙佛印。人们传说这枚印如何至宝如何神奇。就我亲眼所见,曾经有人拿着黄纸、黄布,找到这枚象牙佛印,盖上一个印章,带回家或消灾避祸,或祈求风调雨顺。

然而,听过的人不少,见过的却不多。其实,这枚象牙印就在岷县博物馆珍藏。这是一枚淡黄色的印章,高12厘米,边长6.9厘米,重470克。从重量上看,这枚象牙印还是相当有分量的,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无数人的摩挲,包浆明显,印章散发着一种宝光,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整个印章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部是圆形纽,其下为两只背靠背的大象,象鼻微微向下弯曲,大象承载着纽,身体上雕刻着旋转的花纹。在大象的下面是两层莲瓣纹。再往下则是覆斗形须弥座,印面正方,雕刻九叠篆文,内容为“灌顶净觉佑善国师西天佛子”。据《岷县志》记载,这枚印是明代宣德年间宣德皇帝颁赐给岷州大崇教寺法王班丹扎释的,当时,明政府给甘青地区的好多寺院都颁赐印信,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央王朝对这些地方的管理政策。

无独有偶,在甘肃省博物馆,也有一枚象牙印,这也是明代宣德二年(1427年)颁赐的“庄严妙相”象牙印,这枚印高6.5厘米,印面边长4.2厘米。印上有“赐喇嘛班丹领占”。这位僧人也是岷州卫的,曾于宣德元年到北京进贡马匹,明宣宗于宣德二年颁赐财物褒奖,这枚印就是当时颁赐的。

父亲悄悄保护象牙印

不过,我们还是说说藏在岷县博物馆的这枚象牙印。因为这枚印就是我父亲抢救保护下来,在改革开放之初交到文物管理部门的。

在讲这段故事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说我们岷县境内的著名寺院大崇教寺。明代,岷州的藏传佛教发展得非常快,当时举行大法会时,曾有十万僧人的记载,到了后来岷州卫和洮州卫在给朝廷进贡中,一年就有4200多名僧人进京进贡。当时规定,进京进贡大寺院不超过5人,小寺院3人。按照这个数据推算,岷州卫的寺院规模达四百多座。其中的大崇教寺是规模比较大的。这座寺院人们也叫东寺,前身是唐代的龙兴寺。元代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到1430年时,寺院占地面积达50多亩,整体布局气势恢宏,形成前八院和后八院的构成,形状如同小城。明宣宗赐名大崇教寺。

那枚象牙印就和这座寺院密切相关。

我父亲赵含朴先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岷县人。我家在岷县以北90里的维新乡,是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父亲从小读书,1952年10月参加了工作,长期在岷县基层工作,曾任岷县常务副县长,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父亲对岷县这一方水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他抢救保护了包括象牙印在内的6件珍贵明清文物。至今,岷县博物馆保存着他上交文物的登记卡,登记卡下面注明“以上文物均属无偿征集”。

这份登记卡上,就记载有象牙印。那么这枚象牙印,究竟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

长期以来,象牙印在岷县当地大户人家的亲戚村民之间流传存放,乡亲们对这枚印视若珍宝,从不示人。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父亲在岷县西江公社当领导,在乡亲们中间有着相当高的威望。为了将象牙印妥善保存下来,老家的人们就想到了他,将这枚象牙印交给他保存。

一次,我父亲回老家,寻访保护象牙印。恰巧,有一亲戚悄悄地找到他说,他家一个亲戚,因犯法去新疆劳改,临走时把寺上的象牙印交给他保管,因为责任太大,怕无法保护象牙印周全,让我父亲想个办法!面对乡亲们的请求,我父亲毫不犹豫地说,你把印先交给我保存到西江公社。当时正是1966年夏天,父亲冒着风险把象牙印保管了起来。此后,不管同事、朋友,还是家人,他都从未提及过这件事。一直到1983年,他才将文物一起上交给了县文化馆。

废品收购站,他购回神秘“铜镜”

父亲不止一次地冒着风险抢救保护文物。那个登记卡上的其他5件文物,每一件的保存故事,都是一个传奇故事。

1965年他在西江公社任书记期间,偶然到公社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去转,结果看到了一枚直径达79.2厘米的铜镜(实际是曼陀罗)。仔细看后,他大为惊奇,因为铜镜上不仅有佛像,还有永乐年的铭文。当时父亲觉得这枚铜镜不同凡响,大有来头,就悄悄告诉收购站工作人员,这件东西不能损坏,不要转让,一定要留下。他当即给收购站原价付了收购款。晚上,工作人员悄悄将铜镜送到他办公室,这枚大铜镜才得以保存了下来。

根据《甘肃省文物精华》第284页记载,早期的曼陀罗是古代印度密教行者修法时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场地筑起的土台,后世多以图代之。此曼陀罗上的图案,人物众多,纹饰繁缛有序,嵌刻工艺高超,坛场豪毕精美,代表了永乐时期宫廷嵌刻技艺的最高水平。

如今岷县博物馆还有两件珍贵花瓶。这也是我父亲长期追寻后失而复得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所在的西江公社原先收藏的两个明清时期的瓷花瓶和明代皇敕(圣旨)被人趁乱拿走了。尽管当时无法追查,但父亲一直念念不忘,后来他到县上当了领导之后,多次到该乡调查寻访,终于失而复得。

自然,在父亲抢救保护的文物中,象牙印是最具有价值的,可以说是国宝级文物。父亲曾说: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见证,不能再生,也不能再造;只有让国家收藏文物,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得到创新和发展。

2001年父亲去世,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那些在岷县博物馆展出的国宝级文物,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责任编辑:张惠]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