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 | 陇剧:从“一驴驮”到陇上曲苑“奇葩”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1959年,以新编大型历史陇剧《枫洛池》的成功上演和甘肃省陇剧团的组建为标志,陇剧正式登上中华民族戏曲艺术舞台。在此后的岁月里,陇剧从“一驴驮”的陇东道情到走向世界的“陇上奇葩”。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一驴“驮”出的曲苑“奇葩” 陇剧艺术家话陇剧

《枫洛池》剧照(资料图)

近日,记者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陇剧院将于8月20日至23日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陇剧优秀剧目系列展演活动”,老、中、青三代陇剧艺术家同台演绎陇剧优秀经典剧目唱段,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共同回顾陇剧近60年的发展历程,还将为老一辈陇剧艺术家颁发突出贡献奖。

1959年,以新编大型历史陇剧《枫洛池》的成功上演和甘肃省陇剧团的组建为标志,陇剧正式登上中华民族戏曲艺术舞台。在此后的岁月里,陇剧从“一驴驮”的陇东道情到走向世界的“陇上奇葩”,在一代代的传承与发扬中裂变、延伸、升华。透过一出出剧目,那凝固在岁月背后的故事也显现出撼动人心的力量。初秋的一个午后,每日甘肃网记者独家专访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窦凤霞,国家一级作曲田继宁,让我们一起聆听剧目背后的故事,感受时代的变迁。

从“一驴驮”到“陇上奇葩”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载,“陇剧原为皮影戏,采用道情唱腔,名陇东道情,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一驴驮’。”

1958年,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甘肃省老一代艺术家在搜集了大量陇东道情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古本戏曲丛刊》中的《渔家乐传奇》重新创编而成陇剧的开山之作《枫洛池》。1959年首次进京演出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给予高度评价。

田继宁告诉每日甘肃网记者,《枫洛池》后来成为甘肃省改编传统戏在推陈出新方面最为成功、影响也最大的剧目之一。“在当时全国戏曲发展不是那么景气的情况下,陇剧还是势头不减,通过创作、移植、改编形成了几十部优秀剧目,为新中国梨园创立了道情类的新剧种,被人们誉为‘陇上奇葩’。”

如果说陇剧诞生在20年代中叶,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正是她茁壮成长之时。作为中国戏曲大家族中年轻的一员,陇剧从不缺乏内在的衍生力,一批批优秀杰出的艺术家们积极投身到求索、创新的大潮中。

1984年初冬,田继宁穿着爱人给买的棉皮鞋,提着当时非常时尚的煤砖式录音机,坐着一辆破旧的大卡车,摇摇晃晃的行驶在通向环县合道乡的土路上,这是他第二次赴陇东环县学习皮影道情。也正是在这一次采风之行中,田继宁遇到了陇东皮影道情大师——后来也是他的恩师敬廷玺老先生。

《苦乐村官》剧照(资料图)

在环县采风的这段日子,田继宁和敬廷玺老先生朝夕相处,白天下地体验生活,晚上就躺在窑洞的土炕上,听敬老先生讲道情,边听边做笔记。回来后,田继宁不断汲取陇东道情的养分,改良陇东道情的唱腔、板式,把移植过来的剧本加以润色、修饰,先后创作了《天下第一鼓》、《死水微澜》、《苦乐村官》等作品。由于内容来源于民间,赢得了老百姓的满堂彩,并多次荣获国家大奖。

坊间有言:甘肃有两朵花,一朵是敦煌艺术之花,一朵是陇剧艺术之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支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队伍以一篇篇力作崛起,在陇上剧苑绽开了艳红更迭的繁花。

[责任编辑:李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