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陇上名家写就书家传奇


来源:中国甘肃网

陇上虽然地处西北,远离东南沿海,但自古以来书法名家辈出,而写榜书大字的书法家就出过好几位。一代代书法家留下一幅幅墨宝的同时,也写下了一段段传奇。

原标题:兰州故事|束草为笔大地为纸陇上书界的一段传奇往事

讲述人:赵澎涛 著名书法家

走在街头,写大字榜书似乎成了都市的一道风景。一支足有一米长的大笔,笔头或裹着海绵,或缠着麻,在水桶里蘸足了水,依着地板的方格,挥动大笔,一格一格慢慢写下来,或滚滚长江东逝水,或北国风光,或明月几时有……围观者时而惊叹,时而跃跃欲试。这便是书法的魅力了。

书法中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当属于大字榜书,康有为等人曾总结写大字榜书有五难。陇上虽然地处西北,远离东南沿海,但自古以来书法名家辈出,而写榜书大字的书法家就出过好几位。一代代书法家留下一幅幅墨宝的同时,也写下了一段段传奇。

东汉末期,有个书法家梁鹄,就以善于写大字榜书而闻名。梁鹄是甘肃平凉人,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善八分书而知名。传说王羲之学书时,曾赴许昌访得梁鹄、钟繇墨迹。曹操非常喜欢梁鹄的书法,当时许多的宫殿题署,多出于梁鹄之手。梁鹄善于写大字,最大的字有多大呢?一字径丈。也就是说善于写一丈见方的大字榜书。

谁知,民国时期,甘肃省政府内,一个不出名的职员,竟然也以写大字榜书而出名。梁鹄写大字榜书一丈大,他的字竟然和梁鹄的大小不相上下。这个职员是谁,却有如此本事?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陇上书家传奇。

刘尔炘整修后的五泉山牌坊

张广建好魏碑,省城掀起魏碑书风,一张碑拓竟值银24两

现在,说到民国初年的甘肃都督兼省长张广建,人们多以为其人不学无术,没啥文化,其实不然,张广建不仅有才学,而且中过秀才。最后是屡考举人未果,才流落到北京天津一带,成了北漂。张是安徽合肥人,前后统治甘肃达七年之久。他先效忠袁世凯,袁死后,又作为皖系在甘肃的代理人,直到皖系垮台。

作为一名北漂,张广建的日子并不好过。后投入到武毅军聂士成部,当了一名军佐,誊抄军中文书,可见张的字写得还不错。1900年前后,袁世凯任山东巡抚,被上司保举为候补知县的张广建也分发到了山东。一来二去,他就和袁世凯搭上了关系,成为袁的忠实部属。后来,即便在袁遭清廷罢斥后,他依旧忠心耿耿。

辛亥革命中山东曾独立,张广建、吴炳湘两人,受袁委派,在山东挑动第五镇作乱,最终取消山东独立。张广建遂任山东布政使,后署理山东巡抚。

辛亥革命后,甘肃是最为保守之地,尽管发生了秦州起义,但地方势力顽固、势力强大,内部斗争非常激烈。

1914年1月袁世凯命张广建以甘肃筹边使入甘,后任甘肃都督兼民政长。张广建携北洋声势,带了一个混成旅入甘,后又扩编为左右两军,他还在淮河两岸挑选了千名精壮,编为卫队三营,又通过警务厅控制了全省地方警备队。这样张才在甘肃扎下根。

张广建极好古玩字画。他本人也写的一手好魏碑。《兰州春秋》的作者魏晋,就曾目睹了张广建写字。

魏晋从洛阳到兰州后,以卖碑帖为生,先借住在黄家园装裱字画的马师傅店里。目的是与来往的官员建立关系。张广建也是爱好书画的,部下们经常求他写字,写完后就拿到马师傅的装裱店里装裱。所以,魏晋看到了不少的张广建题字。就连马师傅装裱铺的匾额也是张广建题写的,落款是合肥张广建题。

张广建写的是当时的流行书风——魏碑。魏晋评价说,张广建的魏碑字,不能算太好,也不能算太差,算是不好不坏。尤其是,出笔和入笔都是如同用排刷,刷的一样整整齐齐。魏晋说,这样方便了装裱匠,不太担心雕刻匾额时走样。

不过,上有所好,下面就会形成一股风。张广建喜欢魏碑,下面的人也好上写魏碑,于是省城就刮起了魏碑书风。不管张广建写的字怎么样,魏晋还是大赚了一笔。他从洛阳来时,带的《龙门十二品》、《大小爨》、《张猛龙》等碑帖,被人们抢购一空,价格还不低,一张拓片就卖好几两银子。到了后来,魏晋的魏碑拓片价格更高了。一套《龙门十二品》,24两银子,先交钱后取货,而且不许挑选。《郑文公碑》要14两银子;而《爨龙颜》则要24两银子。

这下魏晋可借着张广建的声势大赚了一笔,还住进了公馆。

刘尔炘书法

榜书奇人,束草为笔,大地为纸,打麦场上练出真功夫

据说,张广建写字时全身用力,别人在院子就能听到出气的声音,写完了满头大汗。另一方面,张广建也用各种名目从武威、天水等地巧取豪夺了不少的名家字画,许多人或家破人亡,或深陷囹圄。

魏碑,张广建写得费劲,可是,兰州却有这么一位奇人,拿起大笔,那是举重若轻。这人就是皋兰人曹世岳。此人有个绝活,善于写大字。字要多大呢?至少要一丈二大。

曹世岳是省政府内的普通工作人员,不为人注意。可是,终究却以榜书一举成名。1933年,朱绍良第一次主政甘肃。朱绍良仪表儒雅,为人谦和,善于和不同的人周旋。刚到甘肃时,朱绍良还兼任过民政厅长。

一天,有人自荐说,自己能写丈二大的飞白大字。朱绍良很是惊奇。以前,物质匮乏,大纸不仅巨贵,而且比较少。这丈二大的字是怎么练成的呢?朱绍良心中纳闷。不管怎么说,人家既然敢说能写丈二大的字,想必也是有点把握的,否则怎敢在省政府主席面前乱说。于是,朱绍良令人准备数匹白布,缝制成丈二见方,以便供曹写字。

在朱绍良让人准备丈二匹大布的同时,曹世岳也准备了墨汁和笔。这可是个难题,丈二匹大的字,要用多少墨汁呢?那时,墨汁非常少,人们多是研墨写字。丈二匹上写字,靠研墨,还不知要研到啥时候去呢?这怎么办?不过书家自有高招。曹世岳并不着急,他带人从城外选了上好的红土,然后磨成极细的粉面,准备用水调成不稠不稀的“墨汁”。墨好了,笔怎么办?哪里找能写丈二见方大字的笔呢?这也难不倒曹世岳,他找来一大捆芨芨草,仔细挑选出长的,扎成一捆,再绑上木杆,这就成了笔。

到了写的那天,人们先将缝制好的丈二匹白布,铺在大厅中。而曹世岳则找来一个小缸,又请来两个壮小伙,将磨好筛过的红土,放入缸内,然后加水,调成“墨汁”状。一切准备就绪,他脱了鞋,在白布上走了一圈,然后提起早已扎好的大笔,再将小缸内的红土“墨汁”搅和均匀,提笔写起。他写到哪里,旁边小伙子就把缸抬到哪里,以方便他蘸墨。

这样的场面,人们可难得一见。等他写完了,人们才发现,他写了一个忠字。果然,结构严谨,笔力苍劲,气势逼人。朱绍良就让人把这幅大字,挂在民众教育馆展出。问曹世岳是怎么练成的?谁知曹说,他在乡下干活,经常在打麦场上,以扫帚当笔练习,一来二去,功夫自然而然。果然是束草为笔,大地当纸。

朱绍良

刘尔炘写字,书家故事,演绎出一段传奇

流传在兰州民间的书法故事还不少。刘尔炘是兰州名人,近代著名学者,光绪乙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为发展甘肃的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五泉山就是在他的主持修葺扩建下,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刘尔炘也是书法大家,他的字苍劲古拙,为人们所喜爱。以前,不少人家都藏有刘尔炘的字画。

据说,刘尔炘的书法曾受异人所授。

故事是这样的:刘尔炘小时候刻苦好学,一天他坐羊皮筏子过黄河,准备到红山根脚下,背点红土回家练字。以前,笔墨纸砚价格不菲,人们练字或用树叶,或用大方青砖,或以水为墨,或以红土为墨来练习。刘尔炘是准备在地上用红土练字的。谁知,他到了红山根脚下的一水坑,看到一鹤发童颜的老人家蘸着水坑里的红泥写字。只见老人家写了一个“烈”字,真是气势逼人。于是,刘尔炘拜老人为师。老人在他手心写了一个苦字,后来刘尔炘就跟着老人练字,终成陇上名家。据说,那位老人要刘尔炘拿毛笔画个圆,以此来验证书法水平的高低。毛笔画圆的办法应该不假,潘天寿给美专学生讲课,也提到这个方法。

传奇故事姑妄听之,但故事里的勤学苦练,却不能忽视,勤奋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李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